白蜡、榆树等树种的耐盐性研究文献综述

 2022-07-05 20:11:36

植物盐害生理及响应研究综述

1引言

盐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逆境因素之一。在我国东部及南部海岸线一带分布着约占全国盐碱地总面积8.5%的滨海盐碱地,这些盐碱地的土壤多属于半湿润、湿润氯化物滨海盐碱土或硫酸盐性滨海盐碱土[1]。大量钠盐的聚集使得植物生长受到阻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和资源问题,但同时,这些受到了盐渍化危害的土地更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尚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在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今天,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显现,科学改良利用滨海盐碱地、推进生态绿化美化成为了沿海地区发展道路上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我国曾一度依赖工程、化学手段改良盐土,但耗费巨大、难以长效,于是学者们转而开展了大量有关植物盐害生理、抗盐机制及耐盐基因工程的研究,以期达到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改良并充分利用盐土资源的目的[2]

2植物盐害症状

盐分对植物生长的威胁主要由渗透胁迫和离子毒害两部分引起,其影响在植物的外部形态发育及内部生理生化过程中均有体现[3]。长期盐胁迫下,植物体水势降低、离子失衡,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盐害症状。

2.1盐胁迫下植物体水盐平衡受到影响

植物在高盐土壤环境下首先受到水分胁迫,土壤溶液浓度升高导致植物根际渗透压增大,直接影响到植物的根系吸水[4]。一般植物在土壤盐量超过0.2%时便开始出现缺水萎蔫,超过0.4%时开始影响气孔开合,并影响呼吸和蒸散,持续处于胁迫失水状态下还会导致植物生理干旱,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甚至整株死亡[5]

多量的钠盐也妨害了植物对其他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的吸收。一方面,根系对K 、Mg2 、Ca2 等的吸收会因过多的Na 而受到拮抗,另一方面,Na 的存在也对土壤pH值造成影响,使土壤中的可溶性P、Fe、Mn含量降低,难以被植物吸收利用,因而导致植物体内离子失衡[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