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酸雨对我国不同地区森林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2-04-14 20:57:05

模拟酸雨对我国不同地区森林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影响研究(综述)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雨、雪、雾等形式),包括湿沉降(如酸雨、酸雾、酸霜、酸雪等)和干沉降(如NOX,SO2,HCl等气体酸性物)。我国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且酸性较强,而我国酸雨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导致这些地区土壤酸化程度加深,盐基离子大量流失,活性铝增加,土壤肥力下降,最终导致森林衰退[1]

酸雨分为硫酸型和硝酸型两种。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在能源结构中占70%以上,所以以前我国酸雨类型主要为硫酸型酸雨。酸雨问题出现后,我国对其进行积极的防治及治理,但随着交通运输、电力和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机动车数量剧增,各种污染物及尾气排放大量增加,使大气中氮氧化合物(NOx)的含量显著上升,通过各地的酸雨资料发现,致使酸雨污染的主要成分逐步由硫酸型向硫酸和硝酸复合型转变,各地区的酸雨类型正在向硫酸和硝酸混合型酸雨过渡。

我国酸性降雨的发生范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华北、东北地区的酸雨问题越来越突出。酸雨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影响,严重干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土壤及森林水化学性质的影响方面已有大量的工作。长期以来,国内外关于酸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于酸雨对植物生理生化、形态特征的影响,而在酸雨对凋落物分解及土壤有机质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多。

酸雨对土壤元素化学行为的影响

土壤元素的淋溶量一般随酸雨的酸度和淋洗量的增加而上升, 其中可交换态金属元素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其它形态;酸雨促进土壤金属元素淋溶的最终结果,一是减轻了重金属对土壤生态系统的污染压力,二是导致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盐基离子缺乏;稀土元素在酸雨条件下的淋失将有利于富稀土地区植物的生长[10]

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对酸沉降的响应随林型、酸处理时间长短以及酸处理的不同而不同。不同盐基离对酸沉降的响应也各不相同,其淋溶释放大小关系为K gt; Na gt; Ca2 gt; Mg2 。酸沉降使土壤酸化加剧,导致了营养元素K 、Na 、Ca2 、Mg2 的流失,从而可能造成植被营养匮乏[8]

酸雨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其表层碳储量约为1500 Pg C,是大气碳储量的2倍,是植物碳储量的2~3倍。土壤含碳量即便是微小的变化也会对生态系统碳平衡的评估产生重大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