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水稻土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调研文献综述

 2022-04-12 20:10:51

苏州市水稻土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调研

文献综述

摘要:为探究经济化发展对农用地土壤质量的影响,以苏州市水稻土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区域内不同的样点,通过实验,分析农用地的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全氮、PH等对土壤肥力有影响显著的营养元素,测定水稻土的土壤理化性质,研究它们在土壤质量上的分布情况,其结果为苏州市水稻土土壤的土壤肥力的评估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土壤质量;土壤肥力;理化性质;营养元素

1前言

土壤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根本的物质基础与来源,土壤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还能为植物提供必要的水分,土壤质量一旦出现问题,不仅制约农业的发展,还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土壤的环境和质量取决于人类的精心管理与维护。由于经济化发展的迅速,土壤肥力质量的下降,以及肥力不足。从而导致粮食产量与质量收到威胁,通过对土壤肥力进行调查分析,便于今后农业用地的合理开采与利用。早在古代中国、希腊和罗马,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了土壤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土壤肥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作物质量和产量。直至目前,关于土壤肥力的定义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欧美农业发达国家认为土壤肥力的中心问题是养分供应问题,因此以土壤对植物的养分供应量作为衡量土壤肥力的标准。前苏联土壤学家威联斯认为:土壤肥力是在植物全部生长过程中,土壤同时地、不断地供应植物以最高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前苏联学者多从土壤团聚体特性、腐殖质等方面入手探讨土壤肥力。现代美国土壤学会认为:土壤肥力是在光照、湿度、温度、土壤物理条件及其他因素都适合于特定植物生长时土壤向植物以适当的量和平衡的比例供应养分的性能。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土壤肥力定义为“在缺乏可能抑制植物生长的有毒物质的情况下,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足够数量和比例的植物必要养分和土壤水分的能力”。土壤肥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作物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土壤的肥力状况对农业生产发展尤为重要,因此,科学、合理的研究土壤肥力己成为现在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土壤质量被农作物耕种的变化而影响着,是个相对动态的过程。对土壤质量的研究和评价对土壤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国内外研究进展

2.1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及方法

土壤肥力指标的选择是肥力评价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土壤肥力概念不统一,评价目的侧重不同,因而在肥力指标选取中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没有方法根据一套通用的指标来表征土壤质量。土壤肥力指标包括有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土壤的物理性质决定土壤的功能,影响着植物的生长,相对稳定。土壤质地、耕层厚度、土壤紧实度、土壤湿度、温度等土壤物理结构指标能较好地评定土壤质量。目前,土壤的肥力指标选择仍然集中在土壤的化学指标上,其中主要包括P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有机质变化缓慢,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检测到,较为稳定,且土壤有机质与不同的土壤化学、物理和生物过程以及土壤生化特性有关,因此被认为是土壤质量的最重要指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