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统计分析的阳澄湖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空间分布特征及源解析文献综述

 2022-04-12 20:10:54

综述

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是全球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而土壤中重金属Cd对生物体毒性较高,在土壤中的活性与移动性也较强,易通过食物链向人体中迁移和积累,对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因此需要格外关注土壤中Cd的生态风险效应。目前,主要依据重金属的总量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但实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具有生物有效性的重金属,因此采用重金属总量来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并不合理。只有了解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才能对重金属的环境风险及危害程度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价。本研究旨在运用多种体外胃肠模拟法对Cd污染土壤进行生物有效性研究,以期选出最优的胃肠模拟法,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测定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2 国内外同类研究概况

N.A.Omar等人利用体外消化模型评价水稻重金属生物利用度的健康风险,旨在测定水稻中重金属的生物利用度,并进行人类健康风险评估(HRA)。结果表明,22种水稻中Zn的生物利用度最高(4.3plusmn;0.1 mg/kg),As的生物利用度最低(0.015plusmn;0.001 mg/kg)。对于单一重金属暴露,未发现非致癌健康风险,而只有As存在致癌健康风险。

Xiumin chen, Anika Singh等人进行了重金属在天然保健品矿物粘土络合物中的体外可及性和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实验使用ubm-消化来模拟生物可及性,然后是Caco-2细胞生物可利用性,使我们得出结论,在体外评估中,与矿物粘土为基础的天然保健品相关的重金属暴露不会对消费者构成潜在危害。

徐瑾等人应用体外胃肠模拟法研究土壤中多氯联苯的生物有效性。通过研究4种典型土壤中PCBs的生物有效性,发现PCBs的生物有效性主要受其含氯数影响,而与其是否为共面结构关系不大。且7种PCBs的生物有效性均随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3.研究内容及计划

1、选择重金属污染代表性土壤进行采样,至少10个点位,检测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有机质、pH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