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行距对杨树人工林林下植被和生物量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2-04-07 23:39:00

株行距对杨树人工林林下植被和生物量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1.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研究背景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丰富、树种众多,其中我国杨树资源丰富,栽培面积广,品种多,在生态环境中杨树起到巨大作用。胡杨、自杨、黑杨、青杨、大叶青五大派均有之。我国杨树发展有悠久的历史,大规模杨树造林始于建国后,近年来发展很快。人工林固碳能力和林下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在社会和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

1.2研究意义

杨树(Populus L.)作为世界中纬度平原地区栽培面积最大、木材产量最高的速生用材树种,是我国重要的速生丰产和短周期工业用材林首选树种,也是世界人工林发展的重要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具有速生、优质、高产以及适应性强、木材用途广等特点,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在我国人工林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优良的纤维板、纸浆生产原料和发挥人工林固碳作用的重要树种。然而,因我国多采用短轮伐期集约化经营管理,导致杨树人工林地理衰退等问题制约了杨树人工林的发展,影响杨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

大量研究表明,林下植被不仅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具有维持和提高林地生产力、提升林地土壤养分循环速度、减少林地水土流失的功能[1-4]

株行距作为人工林建设过程中的易控制因子,通过对林分内光照、温度等因素的调控,从而影响林分生产力、林下植被多样性及其生物量[5,6]

本试验通过研究株行距对林下植被和生物量的影响,为进行杨树人工林的定向培育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杨树人工林研究进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