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自制教具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6 18:19:15

高中物理自制教具的研究

摘 要: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也将实验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笔者通过文献阅读发现:物理自制教具的制作可以促进学生探究和自主动手能力、逻辑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也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个性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实验仪器的不足,但同时他也有一些不易创新、过于依赖教师等缺点。

关键词:中学物理;实验;自制教具;优缺点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理念、目标、内容、评价等部分都有很大的改动。课程目标主要以培养核心素养为主;内容要求也开始偏向物理观念、科学思维、体验、探究等方面;学习要求及评价变向“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水平”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1]。毕竟物理最后是一个科研的方向,还是要从实验中获得结果,实验始终是物理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国内外现状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通过阅读许多学者的有关文献,国外物理实验的起源大致可以追溯到1960年,美国的“物理科学研究会”编写了一套“PSSC”(Physics Science Study Committee)的物理教材,这套教材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方面,比如物理实验的设计、系统实验的能力等。相差不远,在英国也不约而同地推出了奈菲尔科学教程,同样强调了学生动手做实验[2]

在美国,很多学校物理教师上课内容的多少完全取决于自己,不会拘泥于形式。并且他们会花费很多时间在制作一些实验器材和一些巧妙的教具或者设计一个实验,在组织学生探究学习的时候使用。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物理并不仅仅是一门书面上学习的学科[3]。所以他们认为物理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观察物理实验现象的过程并从中探索物理规律。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国家也对此非常重视,即使是在美国、日本、英国这样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仍然会倾心于自制教具,由此可见自制教具的可行性。由于教育水平的不同与推广的力度和对物理的重视程度使得很多国家在自制教具的发展上有很大的不同。

国外基础阶段的理科教育很注重学生的科学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不断关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将物理视为一门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学科。他们关注的更多的是学生在主动实验过程中所具备的独立探索的意识,例如在遇到错误时,查找是哪个环节错误,为什么错,该如何去修正。并不像我国很多的中学生甚至大学生,在做物理实验时,不敢尝试,总期待老师或者同学的帮助,缺乏独立动手能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