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9 15:06:46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思维的可视化工具,将其运用于课堂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近年来,思维导图因其应用广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调查了历年来有关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报告,分析我国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现状,希望能够为思维导图应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物理;建构主义

引言

思维导图使用者将信息表征工具,包括图片、图形、词语等,加以组合运用,通过呈现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和思维顺序关系,实现概念表征的可视化。用思维导图的创始人Buzan 的话来讲,“利用思维导图,你可以有效地提高记笔记的效率、提升你的记忆力、增强你的创造力,并使你做事时充满乐趣”。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教学工具已经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不仅探索思维导图的内涵,也在不断尝试将其应用到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思维导图已经是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通过调查了历年来有关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报告,分析我国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现状,希望能够为思维导图应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查询“思维导图”和“初中物理”关键词,查找到214篇相关的文献,又查询了“Mind Mapping”和“Physics”等关键词,查找到4篇相关文献,通过系统阅读梳理,研究了国内外关于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国内相关研究

在国内,关于思维导图在各学科中的应用研究较多,有在大学英语中应用的,也有在思想品德中应用的,有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的,也有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在英语阅读中应用的,也有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如高琴[1]研究了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认为思维导图可以促进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关于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研究较多,有的从理论层面描述了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如张京[2]的《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是从多方面研究了物理思维导图对教学实践的影响,应用思维导图,规避了文字信息的枯燥,提高了记忆识别,教学效果提高了。焦欣欣[3]基于新课程改革理论,指出可视化技术对教学的积极影响,分析了思维导图这个可视化表征工具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认为其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情境中、在探究中、在小组合作中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

除以上探讨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应用研究的文献资料外,还有诸多文献在探讨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的异同点。思维导图和概念图是教学中常采用的图示工具,在中小学中常常被教师和学生混为一谈,也有学者表示两者无需区分。因此,一些学者通过仔细研究两者的发展,发现两者不仅理论基础不同,而且侧重点也不一样。如赵国庆[5]从本质上对概念图和思维导图进行了区分,其在《教学研究》中指出了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核心差异,并认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有着相同的“非线性图示”的特征,但其核心目的则明显不同”,概念图重在在于表征知识,思维导图重在激发和整理思考。顾煜文、朱玉芳[6]在《科技教育创新》中写的一篇《概念图与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的区别》中,从理论层面对思维导图和概念图进行详细区分,重点比较了这两种不同的图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不同,并结合中学生物教材的特点,具体展示了应用这两种图的案例。

这些学者发现,如果中小学教师将两者区分开,发掘各自的优势,能够对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和学生有效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