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课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9 15:04:45

初中科学课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

摘 要: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对自然的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理解。然而由于科学课程教学内容跨度较大,容易导致学生兴趣低下,学校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并不是特别重视,最后就产生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厌学等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育工作者们对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程;学习兴趣;教法研究

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们对自然界的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如果学生对科学课程感兴趣,在学习科学课程时才可以学的又快又好。提高学生对科学课程学习兴趣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提高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是为了分数而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高,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就更高,更能激发学生对于难题以及对未知内容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思维习惯。因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初中科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包含了很多抽象的知识,学生对于这些抽象的内容很难去想象到合适的模型从而方便理解,更多的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科学课程失去兴趣,而学校、老师等方面也不是特别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或者没有有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对于科学中的物理公式以及化学的方程式很苦恼,甚至一见到就头痛,然后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把这些公式和化学方程式背熟了,然后又发现在做题中又不能很好运用这些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对于科学的认知就变成了一门需要记记背背又很难理解的课程,学习的兴趣就自然而然的降低了。

一堂有趣的课需要一个好的引入,从开始就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内容要联系生活,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教学方式丰富多彩,如郭爽、孟男的《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提到:要从传统的书本教学转变为思维导图教学法、翻转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并且活用多媒体等进行教学,可以在教学中加入电影、音乐、剧本等丰富多样的元素。最后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教师双主体,一堂课不能只由教师单方面讲授,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1]

研究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有大量的理论作为支撑,还需相应的技术作为手段。Yogica和H Helendra提出了一种“他们做,他们得到,他们知道”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2]。W N Pratiwi,D Rochintaniawati 和 R R Agustin在《The effect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based learning towards studentsrsquo; concept mastery and interest in learning matter》中提到一种多元智能教学理论,该理论提到: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的指标,按照这个定义人类的智能可以分为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存在智能这九个范畴。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同时在本文中还提到一种李克特兴趣量表作为测量学生学习兴趣变化的工具,使用这种方法能为我们研究学生学习兴趣提供更有效的数据作为依据[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