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硅纳米线的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1-11-07 22:29:43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基于硅纳米线的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应用研究目前,常用的能源存储系统主要有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和电池储能。

抽水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都是利用了当地的地理或地址特性来实现能源存储的[1],使其应用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额定功率和放电持续时间是决定能源存储系统应用潜力的主要技术参数,如图1所示是各种能源存储技术的额定功率和电持续时间的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池储能技术在能量密度、放电持续时间以及可移动性等方面是符合各种应用要求的最常用的能源存储技术[2,4]。

在各种电池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是最重要也是使用最广泛的电池储能技术之一。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自放电率低、寿命长、安全性能好等显著优势[5,6]。

目前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移动设备,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品,诸如用于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照相机、摄像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电源。

而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对锂离子电池有更高的要求,大容量锂离子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预计将成为21世纪或未来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电源之一。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是高比能量、高比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等,其中的电极材料,特别是电极的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最重要的研究部分之一,锂离子电池的特性从本质上来说是有电池采用的电极材料决定的,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应当满足如下要求:(1)理论比容量高;(2)良好的电解液相容性;(3)廉价,适用于大规模生产;(4)无毒,对环境友好;(5)长循环寿命;(6)安全性能好[6-8]。

如图2所示为不同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电压-容量对比[3]。

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传统正极材料主要是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包括层状结构的LiMO2 (M=Co, Mn, Ni) 、橄榄石结构的LiMPO4 (M=Fe, Mn, Co)、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LiMn2O4以及钴镍锰三元体系LiNixMnyCozO2 (x y z=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