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中的探究与发现文献综述

 2022-08-16 18:09:47

浅谈初中数学中的探究与发现

摘要:在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的要求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顺应国家学科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探究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两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对于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后起优势明显,成果颇多,徐利治通过对数学方法论的研究揭示出问题化归的本质;赵振威、杨之则将探究性作为数学发现的基本方法贯穿于全书,等等;对于发现性学习的研究,我国学者主要研究发现学习的内涵,发现教学法和发现法的渊源。

本文先是对探究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法结合前人的研究并根据实例进行了探讨,对比两种学习方法总结他们的优点和相同之处以求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能适时采用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

关键词:新课程;探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

  1. 引言

在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稿)》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两个方案。促进现代课程体系的巨大转变,从而和传统的课程体系产生了巨大差别。现在的数学学科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是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顺应国家学科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探究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两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但是,不少学者对于这两种教学方式仍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

  1. 浅谈探究性学习

国外学者对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学术研究起步早与国内,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波利亚为代表研究在对数学解题中国的研究性学习,二是以雷尼、拉赫博和施耐德为代表研究研究性学习和学习成绩的关系,三是以加涅为代表研究探究性学习和认知发展的关系。此外,还有学者将注意力转向数学推理问题和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和数学推理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虽然,国内学者起步晚,与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从事探究性学习的学术理论研究,但后发优势明显、研究成果较多。例如,徐利治通过对数学方法论的研究揭示出问题化归的本质;赵振威、杨之则将探究性作为数学发现的基本方法贯穿于全书,等等。

(一)探究式学习的研究

探索与发现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因而也构成人类改造世界的一个重要基础。白青霞、黄燕、王娟、高小玉在[1]中较为全面的分析了探究性学习的形成,包括哲学理论基础、心理学理论基础及教育学理论基础三大方面,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尊重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独立自主精神),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论;心理学中的认知结构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学中的终身教育理论和主体性教育理论。他们阐述了研究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研究内容,最后得出研究成果,较为全面的解读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的步骤和原则。[[1]]

(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