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文献综述

 2022-08-09 14:51:26

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

摘 要: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大部分对于居民人均收入都在财产性收入的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居民人均收入在财产性收入的研究的相关文献来探究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1.人均可支配收入; 2.影响因素; 3.回归分析

  1. 国内外现状以及背景

首先国外对财产性收入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Maurice在1925年对美国居民财产性收入以及多方面来源的收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然而国内最早出现财产性收入是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Bruun实验发现引入财产税可以缩小收入差距并且促进经济的增长。袁文平认为:假如更多的人可以获得财产性收入,而人均收入很快增长,那么就可以逐渐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进而推进和谐社会。陈志武认为,增加财产性收入是相当好的政策走向,让普通家庭拥有私人财产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根据国内外的文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增加财产性收入对社会稳定和缩小贫富差距都有积极影响。下面谈谈关于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因素。

  1. 文献综述以及相关结论

霍飞飞[1]根据回归系数值和检验值可以看出:1、保险深度与居民财产性收入呈负相关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随着保险行业的发展,财产性收入并没有给居民带来明显的增长,反而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这说明居民投保行为对财产性收入形成的挤占效应超过了居民从中获得的收益。2、居民储蓄率对居民财产性收入产生正面的影响,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居民的储蓄率是持续的上升的,这些和我们国家居民的传统消费习惯和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有关,而近年来中国的实际利率是呈现下降趋势,甚至出现负值,这对于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是不利的,而储蓄作为一项保守型投资,挤占了了居民进行其他高回报率的投资,所以,储蓄对财产性收入的增加产生的作用有限。3、年龄结构与财产性收入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一般来说,财富的老年化积累较强,具有财富传承效应,但是随着居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消费的“棘轮效应”,虽然居民的收入在退休之后开始减少,居民会维持原有消费水平,财富积累在老年时开始降低,财产性收入开始下降。4、教育机构与财产性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同时研究各种系数发现,教育结构代表教育资本投资,说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财产性收入的发展速度,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一方面居民的工资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居民的投资能力增强,随着大专以及以上人口比例的上升,会引起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5、房地产投资指数与财产性收入呈正相关关系。房地产投资指数代表了金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房地产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近年来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一方面是房屋交易市场的火热,一方面居民进入房屋交易市场,获得快速的财富积累,另一方面房价的持续高升催生了房屋租赁市场的繁荣,一部分居民进入房屋租赁市场获得持续稳定的财产性收入,房地产市场是居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重要途径。

吉首丞[2],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1、人均财产性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就全国范围来看,人均可支配收入越多,人均财产性收入越多。可支配收入对财产性收入影响较大而且较为稳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财产性收入主要是来自于房屋出租收入和金融财产性收入,可支配收入越多,能买到的 金融财产更多,其他投资机会和收益也就越多,因此财产性收入也就越多;其次目前我们国家财产性收入处于基数小,增长速度快的阶段,因此财产性收入对于可支配收入处于富有弹性阶段。2、财产性收入与保险深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保险深度,是指某地保费收入占该地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反映了该地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保险业发展越好,人均财产性收入越高。因此,我们可以这么理解:首先,良好的保险环境给居民财产提供了一个较安全的保障,另一方面,完善的保险市场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较高的保险收益。3、财产性收入与证券环境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在全国范围内,财产性收入与证券环境呈显著的负相关,而在分地区的情况下,财产性收入与证券环境无明显的关系。理论上来说,证券环境越好,财产性收入越多。但是我国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方面普遍存在股利支付率低,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等特征(王艳茹,2005),这导致了财产性收入与证券环境的关系在全国范围内呈负相关。至于其他结论与上一段有相似之处,此处便不再赘述。

何丽芬[3],潘慧峰,林向红(2011)分析了我国城乡家庭财产性收入的影响因素,选择了四个自变量,分别为:城市家庭可支配收入、股票市场发展、房地产市场价格及信贷市场发展,并采用OLS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对我国农村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影响力较小,对城市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影响为较大。农村的人均储蓄存款是影响农村家庭的财产性收入的最重要的因素。马广奇,张海燕[4](2011)对陕西省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进行了研究,实证分析了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结构,他们认为提高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主要归于金融体系的完善,因此金融因素是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重要的影响因素,金融体系的支持才能保证财产性收入的稳步增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