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船屋酒店的数字化设计文献综述

 2022-07-25 13:24:31

水上船屋酒店的数字化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环保的木结构建筑逐步回归人们视野,在当下木结构建筑不再只意味着我国的传统建筑,新兴的现代木结构继承了传统木结构给人的美观舒适的感受,也发展出了更多优良的品质。

现代木结构建筑由欧美等发达国家传入,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绿色建筑,因满足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民众和市场的青睐。尤其自“十三五”系列报告上住建部对“创造条件大力推广现代木结构建筑”的支持和呼吁以来,木结构的优越性和在我国市场环境下的适应性业已充分展现[1]

水上船屋是中国599种民居之一,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很多城市已经逐渐将其取代,一些还处于改造的阶段。面对越来越多渔村的消亡,当下设计一种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水上船屋,试图跟随体验游这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来保存以及唤醒人们对船屋这种形式的记忆。

木结构水上船屋酒店的数字化设计旨在设计一种给人温馨感受的现代化水上建筑,结合巢湖生态环境及旅游特色打造适应水乡体验旅游环境的独特酒店建筑。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的碰撞,通过内外装饰装修充分展现现代木结构造型的多样性,结合木结构自身的优势与水元素相互依托呈现符合大众需求的原生态住宅。

所谓数字化设计即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是指以数字化理论为基础,以现代先进的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数字化技术为主要方法,进行的二维或三维图像信息处理,并根据该设计领域的相关规则,建立相应的数字模型的过程。建筑数字化设计,即为数字化设计方法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体现,包括参数化设计、算法生成设计、建筑信息模型化(BIM)、虚拟仿真等相关设计理论与方法[2]

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进行木结构水上船屋模型的建立,二维三维图像呈现清晰,多方位感知整个建筑,融入场景更有利于建筑造型与选材的合理性,便于及时更改数据使整个设计过程流畅,也能存储下好的建筑数据,方便之后类似建筑的进一步完善。在3D效果图的基础上进行动画制作呈现整个建筑的搭建过程,合理安排建造工序,使生产流程清晰,建造更加高效,模型与场景相对接,达到一定的真实性、可行性、预见性。

  1. 国内外研究概况

1.水上建筑,船屋,漂浮建筑

水上建筑发源于人类为了生存所做的对潮湿多水自然环境的改造,从公元前8000年船的出现,到公元前6000年干栏式建筑可以看出自远古时期船屋已经萌芽[3]。世界上现存船屋种类丰富,加之近现代兴起的水上漂浮建筑,将其都归为船屋种类,按其模式概括可简要分为固定式船屋与保留了航行功能的船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