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木结构文化活动中心设计文献综述

 2022-01-17 09:01

全文总字数:26250字

乡村木结构文化活动中心设计

一、前言

自2013年“乡愁”一词出现伊始,如何让老人“老有所依”,让青年人回家,让乡村承载的民俗符号得以广泛接受,已成为现代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乡村已然成为未来生活的奢侈品,屋前屋后、老树菜园,祠堂家谱,这些是东方特有的符文,是我们灵魂深处的皈依之所,是城市生活难以给予的温度。故我们需要一个载体能够调节农村因地理位置、交通等等造成的与城市生活的差异,发扬美丽乡村的魅力,从而缓解因留守儿童与老人造成的农村人口老龄化“重灾区”问题,使老人能够有集聚之所,同时兼具一个“窗口”的功能,使外来游人体会到非“西化”的传统中国之味,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得以返璞归真,让民族文化在漫长的迷失后逐渐回归到国民的记忆中。基于此,木结构乡村建筑就应运而生了。自原始社会到秦皇汉武,从刀耕火种到礼乐佛儒,木结构自始至终都是中国最主流的建筑体系,可以说,中国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历经千年岁月更迭王朝变迁而不湮灭,与木构文化特有的生命力与张力是密不可分的。与西方世界的石构体系不同,中国木构自有一派纯然内敛之气,不张扬,是家国同构的代表意向。而近些年来传统木构与现代西方木结构建筑的融合更激发出了木结构建筑的新生,能更好的满足使用功能上的需求。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木结构文化活动中心有诸多研究,本文旨在归纳总结前人经验。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代中国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所以适老化建筑已成为热门话题,但是乡村适老化建筑尚未深入研究,空巢老人缺乏娱乐的集聚性场地。并且,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的独特风景,其内核为原始而传统的乡村生活,因此发扬出乡村生活的独特魅力,使其弥补城市生活的不足是乡村旅游业的生命线。但是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乡村特色正在渐渐消失,这也严重遏制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近现代建筑追求国际式的千篇一律造成了建筑的地域性不足的问题,近些年建筑师越发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试图修正建筑与环境的对立关系。

三、研究概况

3.1国外发展概况

在亚洲的日本,欧洲的芬兰、瑞典,北美的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民居建筑中已普遍推广了现代木结构住宅,已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无论是建筑风格、结构体系、营造方式均有各自特色,是目前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先进代表。日本近年来在新建住宅中,木结构住宅所占比例基本在45%左右;在北欧的芬兰、瑞典,90%的民居住宅为1~2层的木结构建筑;在北美,80%的人居住在木结构住宅里,独立式小住宅占主导地位。德国设有生态住宅研究所、门窗研究所和设计院,专门从事生态材料建造住宅的研究和设计,并已建造了各式各样的建筑群。日本、美国的加州、我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将木结构建筑作为防震、抗震的重要措施,这是因为在近几年日本所发生的地震中,轻型木结构住宅几乎没有倒塌的案例。从日本木结构住宅类型来看,梁柱式木结构仍占绝对比例,吸收了中国古木结构的精髓,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在这些林业发达国家中,各种新型材料、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建筑科技水平已相对成熟,除了建造一些新颖别致的木质别墅外,木结构还向公共建筑、多层和高层混合结构建筑方向发展。可以说,国外的木结构建筑已经高度发展,并且从私人住宅的小空间、单一功能走向了公共性集聚性质的大空间、复合功能,并且在造型上也是花样百出,十分精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