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平面控制网投影方法的选取文献综述

 2021-10-14 20:53:08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1.毕业设计(论文)综述(题目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1.1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过去我国铁路建设的速度目标值较低, 对轨道平顺性的要求不高, 在勘测、施工中没有要求建立一套适应于勘测、施工、运营维护的完整的控制测量系统。各级控制网测量的精度指标主要是根据满足线下工程的施工控制要求而制定, 没有考虑轨道施工和运营对测量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定测时是以初测导线为基准,按初测导线的精度要求放出交点、直线控制桩、曲线控制桩(五大桩)。线下工程施工测量以定测放出的交点、直线控制桩、曲线控制桩(五大桩)作为基准。铺轨测量时, 直线用经纬仪穿线法测量, 曲线用弦线矢距法或偏角法进行铺轨控制。传统的铁路测量方法已不满足我国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的要求, 主要有以下缺点:一是平面坐标系投影差大, 采用1954 年北京坐标系3带投影, 投影带边缘边长投影变形值最大可达340mm /km, 不利于采用GPS RTK、全站仪等新技术进行勘测和施工放线; 二是没有采用逐级控制的方法建立施工控制网, 线路测量可重复性较差, 中线控制桩连续丢失后, 很难进行恢复; 三是轨道的铺设不是以控制网为基准按照设计的坐标定位, 而是按照线下工程的施工现状采用相对定位进行铺设, 这种铺轨方法由于测量误差的积累, 往往造成轨道的几何参数与设计参数相差甚远。为了满足我国高速铁路的平顺性要求,对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的方法和精度均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以测量成果质量应满足勘测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三个阶段测量的要求, 引入了(三网合一)的理念,并规定在对应的线路轨道设计高程面上投影长度的变形值不宜大于10mm/km[3]。为了满足该投影变形值的要求,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平面坐标系采用工程独立坐标系统, 投影方式为高斯投影。通常把高速铁路平面坐标系划分为若干个投影带。大家普遍认为高斯投影是保角投影, 即投影后角度不变, 但由于不同地区铁路的走向、跨度及地势起伏等种种外部客观因素,高斯投影有诸多不便。通过对常用的不同投影的探讨,对高速铁路平面控制网投影方法进行优取具有重要意义。

1.2国内相关研究情况

我国近几十年铁路建设高速发展,同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势种类复杂繁多,专家学者对建设中遇到的各种情况,针对不同的投影方法已经作过较为完善的研究探讨,并在实际应用中得以检验优取。吕慧玲在《测绘信息与工程》发表的《斜轴墨卡托投影方法在郑西客专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对斜轴墨卡托投影进行了研究探讨在郑西客运专线精密控制测量中为有效地解决了东西走向线路投影差对工程影响较大的问题;王文庆在《高速铁路控制网投影方法选取》一文中结合沪杭高速铁路,从满足投影长度小于10mm/km 的妥求出发,探讨了高速铁路控制网投影的选取方法,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冯光东、王鹏在《高速铁路GPS控制网投影变形处理方法的探讨》一文中针对高速铁路GPS 控制网投影变形问题,探讨了任意中央子午线任意高程面的高斯投影处理方法、斜轴墨卡托投影处理方法(斜轴圆柱投影转换为横轴圆柱投影的处理方法、斜轴圆柱投影转换为正轴圆柱投影的处理方法)。并以某段高速铁路CPⅠ级GPS控制网为例,对以上两类投影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得出了有益结论:对于线路GPS控制网,特别是高速铁路GPS控制网,在保持边长投影与地面网的边长尺度一致方面,斜轴墨卡托投影比高斯投影更加适用;梅熙在《高斯投影变形对高速铁路线路设计的影响》一文中提出因为在高速铁路线路设计中却发现高斯投影可引起相邻投影带间的角度变形,研究了此问题对高速铁路线路设计的影响,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等。

在我国长期的铁路建设过程中,诸多专家学者已经对此类问题做出了一系列科学严谨的研究探讨,在此不一一列举,这些学者的科研成果为我这次的论文研究提供的科学可靠完备的理论实践依据。

1.3 参考文献

[1]中铁二院.TB10601-2009.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 张运华. 高速铁路工程投影变形量的控制[J]. 铁道勘测与设计, 2009,5:1-3.

[3] 梅熙. 高斯投影变形对高速铁路线路设计的影响[J]. 铁道工程学报, 2010,10:52-5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