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平面控制网投影方法的选取(M)文献综述

 2021-10-14 20:53:07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一、研究目的:

为满足某段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无碴轨道施工、运营以及后期复测和维护需要,保证高速铁路运营的高平顺性,按照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在该段铁路客运专线全线建立高精度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下面主要针对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获取的某高速铁路控制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研究高速铁路精密控制网测量的方法和技术

二、研究意义:

我国正在大规模建设高速铁路,其高速性、高平顺性对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指导铁路精测网的建网,2009年铁道部颁布了《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该规范要求控制网的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10 mm/km[1]。为达到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10 mm/km,各铁路设计院在实际生产中都采用任意中央子午线、任意高程面的高斯投影处理方法。该方法对南北走向的线路工程比较适合,对东西走向的线路工程,分带过多导致坐标换带计算工作繁琐,施工中容易出错。为此,本文对斜轴墨卡托投影处理方法在高速铁路精测网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对高斯投影和斜轴墨卡托投影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三、文献综述(必要阅读20篇文献)

高铁施工测量的平面控制分为三级布控,基础平面控制网CPI,线路控制网CPⅡ,和基桩控制网CPⅢ。基础平面控制网CPI是为高铁勘测、施工、运营维护工作提供坐标基准的,线路控制网CPⅡ是为高铁勘测和施工提供控制基准的,基桩控制网CPⅢ,主要为铺设无渣轨道和高铁运营维护提供控制基准。

一、平面控制网

1.1. CPI、CPⅡ的测量方法

CPI要按照铁路B级GPS测量要求实施测量,沿线路走向,每4 km设一个点或一对点,,保证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170 000,基线边方向中误差不大于1.3″。

CPⅡ要按铁路C级GPS测量要求实施测量,是在CPI的基础上采用GPS测量或采用导线测量方法。保持800 m~1 000 m的点间距离。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100 000;导线测量等级为四等,测角中误差 2.5″,基线边方向中误差不大于1.7″,相对闭合差1/40 00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