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哨兵雷达卫星遥感数据的2019年阿尔巴尼亚地震震源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2021-10-28 08:10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1. 研究背景及意义2019年11月26日阿尔巴尼亚 M 6.4 地震(图1)发生在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西北30公里处,震源深度为1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41.55度,东经19.40度,该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阿尔巴尼亚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在地质构造上,是一个典型的前陆褶皱冲断带。

在非洲和欧亚大陆交汇的边界地区,地中海的构造很复杂,涉及到很多板块的运动[1]。

图1.2019年阿尔巴尼亚地震震中位置监测地震地壳形变,进而研究地震发生机理,对于地震预测、灾害评估、灾区重建等具有重大意义。

InSAR技术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震形变场、滑坡、矿山开采沉陷、地面沉降、火山形变等监测中。

它作为一种还处于开发中的新技术,虽然还尚不成熟,但是已经在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了,尤其是在地震形变监测方面的应用效果显著。

哨兵(Sentinel)系列是欧洲航天局的发射的对地观测卫星,哨兵1号(Sentinel-1)作为哥白尼计划(GMES)的重要组成,具备提供全天时、全天候图像的能力,它由载有C波段合成孔径雷达的两颗卫星组成。

本毕业设计将利用哨兵雷达卫星遥感数据提取此次地震造成的同震形变特征,并基于地震位错理论,对此次地震的破裂特征进行精细成像分析,以深刻理解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InSAR技术即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与我们的传统空间遥感方式相比,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等优势[2]。

对于地震地壳形变监测来讲,根据形变量级大小和提取技术来分,可以分为InSAR同震形变监测和InSAR震后或震间形变监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