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温室大棚监控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2021-12-29 10:12

全文总字数:4345字

智能化温室大棚监控系统设计综述

摘 要:随着近代中国经济飞速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农业产业也将进行变革。借助现代科技的计算、控制能力,农业生产将变得更加高效、自动。本文将设计一种智能化温室大棚监控系统,布置成本低,灵活性强,推动温室大棚更加智能可控。

关键词:温室 智能监测 STM3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温室大棚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占地面积更广、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大棚将会是未来的主流。为了更高效地实现对大棚农业生产的科学化控制,合理及时调整大棚内部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等,形成一个有利于作物更早成熟、更高品质、更多产量的棚内环境,这是智能化温室大棚的中心环节,也是核心要求[1]。针对这一需求,本文设计了一种智能化温室大棚监控系统,该系统将依托单片机与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多点环境参数的采集、传输及实时显示,同时将数据传输至计算机进行记录,方便未来的专业分析,最终形成一套高效的种植方法。

一:温室技术的历史发展

温室最早起源于我国秦朝时期,学者卫宏在《诏定古文官书序》中记载:“秦即焚书,恐天下不从所改更法,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种瓜于骊山陵谷中温处。”西汉时,据汉书记载已有温室雏形,太官园种冬生葱非菜菇,覆以屋庑,昼夜燃熄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此皆不时之物。”唐宋及以后的朝代也都出现过与温室相关的技术,但这些早期出现的温室大多仅供皇室贵族使用[2]

国外温室栽培最早起源于罗马。罗马哲学家塞内卡记载了应用云母片作覆盖物生产早熟黄瓜,另据罗马的农学家科拉姆莱和诗人泰阿记载,公元1437年,为了能周年生产黄瓜,人们冬季用木箱装土,上覆云母片,利用太阳光热生产。

15~16世纪,法国、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开始利用简易温室生产时令蔬菜和水果;17~18世纪,法国、英国、荷兰等国家纷纷开始建造玻璃温室;19世纪初,英国开始致力于温室加温设备及屋面坡度对进光量影响的研究,研制开发了双屋面玻璃温室,主要用于栽培柑橘、甜瓜、葡萄等。19世纪后期,温室栽培技术从欧洲传入世界各地,并逐渐得到应用普及[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