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15家上市银行的经验数据文献综述

 2022-08-17 10:08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基于15家上市银行的经验数据

摘要:利率是经济中最受关注的变量,对经济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率的变动深刻影响着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长久以来,我国始终施行利率管制,导致政府过多参与到经济运行中,降低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较低。但自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中国便开始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而这一进程无疑会对作为金融中介机构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银行产生巨大的冲击。现如今,银行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调节存款利率,这充分发挥了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但同时也加大了商业银行遭受风险的可能性。因此,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的影响这一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探讨研究。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盈利能力; 影响因素

一、文献综述

(一)关于利率市场化的研究

利率市场化的一般定义是指货币当局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来决定利率,而货币当局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间接地影响市场利率,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市场利率为主导,由市场供求决定利率水平的机制。它主要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爱德华·肖和罗纳德·麦金农在1973年提出的“金融抑制”论与“金融深化”论指出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通过规定名义利率上限或是汇率来操纵金融价格。过度的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缓慢的金融发展则减慢了经济发展的步伐,并最终陷入了金融抑制和经济发展缓慢的恶性循环。为了消除金融抑制,就必须实行金融自由化政策,放开利率管制,让市场来决定利率,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Ang JB和McKibbin WJ在2007年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了马来西亚小型开放经济中金融发展是否会导致经济增长。他们利用1960至200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协整和因果关系检验,以考虑实际利率和金融抑制因素来评估金融与增长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通过取消压制政策,金融自由化在刺激金融发展方面具有有利作用,财务深度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并且从长期来看,产出增长会导致更高的财务深度。

除此之外,国内学者对该问题也有所研究。易纲(2009)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进行了总结,归纳了中国对以下两方面同时进行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即一方面放松利率管制,推动金融机构自主定价,另一方面发展和完善市场利率体系,初步建立中长期基准利率体系。他认为培育SHIBOR或其他市场基准是中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在浅层次上的必要条件,而产权清晰和所有制多元化、打破垄断、有序退出、预算硬约束则是在更深层次上的必要条件。王国松(2001)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套入到了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率与实际存款利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实际利率具有促进经济增长之“收入效应”。另一方面,他觉得中国居民不是真正的“经济理性”,中国的“储蓄效应”不是通过提高货币实际收益率而产生,而是中国所奉行的“金融约束”所产生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