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300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信息传递效应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7 10:08

沪深300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信息传递效应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信息传递效应的定义和股指期货的概念、发展历史、经济功能以及我国第一支股指期货沪深股指期货的基本情况,并对接下来以沪深股指期货以及现货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构建GARCH模型,结合ARMA模型的结构变化,对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样本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沪深300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第二部分运用VAR模型、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法等模型对沪深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价格引导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期货与现货价格的领先—滞后关系。

关键词:沪深300股指期货; 波动性; 价格引导; 信息传递效应

一、文献综述

(一)股指期货与现货波动性关系研究

股指期货的在市场交易后,现货市场的波动率变化是学者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从80年代至今,学术界对其的研究从未间断过,得到结论也并不一致。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存在股指期货的引入可能导致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增大、不变以及减小三种观点。

  1. 国内文献综述

肖辉,吴冲锋(2004)运用高频数据,对Samp;P500股指与股指期货的内互动关系所进行的研究,发现股指期货已实现波动率明显大于股指已实现波动率。这说明股指期货的引入可能对现货市场波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郭睿(2005)通过建立异方差模型(IGARCH模型)对台湾本土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将研究情况与新加坡台湾股指期货情况作比较,研究发现新加坡台湾股指期货和台湾加权股价指数期货的推出都加剧了台湾股市的波动性。特别是其本土的股指期货后,不仅加大了现货市场的波动性,还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李华与程倩(2006)对日经指数期货引入的三个时间重要时间点前后的股指波动分析,得到结论期货市场对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影响不大。周翔和蒋翔林(2009)对全球7个股票市场在2008年11月次贷危机时期的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进行了分析,指出股指期货对现货存在着更多显著的单向风险溢出效应,股指期货对现货起到了重要的价格决定作用。熊熊、王芳(2009)等;建立了BEKK模型,对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推出后对沪深指数、上证综指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得到A50股指期货可以增大沪深300指数的信息反应速度,然而沪深指数反向提高了A50指数的信息反应能力,还对其有波动溢出效应。邢天才和张阁(2010)利用沪深300仿真数据研究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联动效应,发现沪深300仿真期货的推出初期对沪深300指数有增大其波动性的作用,远期对波动性的影响逐渐消失。但并未发现股指期货引起期货市场出现瀑布效应的证据。

从文献研究结果来看,学术界尚未得到一致结论,这可能是由于各国不同的经济环境、研究者使用建模方法、数据区间、数据时间频率的不同造成的,并且即使是对相同股指期货的研究,它们对其现货市场波动性影响的研究也是不同的。因此本文主要对我国沪深股指期货推出后对现货市场的波动影响进行验证分析,找出两个市场间的波动关联影响。

2、国外文献综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