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2-08-08 15:20:57

我国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摘要:步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获得了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也应运而生,它突破了传统支付的诸多瓶颈,在全球发展非常迅速,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由于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资金的数量也达到了惊人的规模,这可能会引起货币量的错配,影响国家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还会带来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对经济平稳运行带来负面影响。本文介绍了第三方支付和沉淀资金的相关内容,重点运用理论分析和定量分析,说明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中沉淀资金存量会对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带来不良影响,造成通货膨胀,并对此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通货膨胀

一、文献综述

知众所周知,美国是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最早的国家,欧盟紧随其后。第三方支付平台对西方国家来说是出现已久的,这是由于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十分发达,以及经济发展较为快速所造成的。Catherin S.Weir,James N.Anderson 和 Mervyn A.Jack(2006)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第三方支付之所以能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它将银行与网络紧密交织,并且方便了消费者的支付,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的消费质量和速度,而同时金融机构能够利用这一平台抓住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心理,增加消费者对其自身的依赖性,实现了消费者和金融机构的双赢。

CeeliaKye(2011)以欧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问题及采取的措施。欧盟将第三方支付在性质上界定为金融机构,给它发金融机构的牌照,还可以发行虚拟的货币。欧盟实行审慎监管的原则,严格规定第三方网上支付公司必须获取执照和审批,对洗钱风险进行控制,限制将客户资金用于投资。美国将第三方支付看做货币服务行业的一个分支,认定第三方网上支付机构不属于从事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作为监管机构的美联储一直采取宽松的态度,并且从联邦和州两个层面对第三方支付业务进行监管,监管重点集中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沉淀资金认定为企业负债,机构产生的沉淀资金需存放在(FDIC)所承保的的银行无息账户中,即通过提供延伸存款保险有效规避风险和实施监管。

Elham(2011)认为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考虑到货币的影响力。虽然央行处于绝对的货币发行垄断地位,但是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数量巨大,他的存在难免会影响到一国物价水平,造成通货膨胀的产生,所以央行在制定政策时应需要将沉淀资金可能产生的影响考虑在内。

而在中国,第三方支付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阶段。学者郑龙(2014)所持的观点是,众筹和P2P 只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渠道,只起到完善原本体系的作用。而网络支付以及在这一支付行为中所产生的数据才是会改变传统金融体系与方式的存在,这才是真正具有价值的事物,值得各类企业去探索和追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