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一定是商业银行优化结构的必然条件吗?——论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投行业务的演化机制文献综述

 2022-05-12 21:33:00

题目: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一定是商业银行实现综合发展的必然条件吗?——论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投行业务的演化机制

摘要: 商业银行是银行的一种类型,其传统业务主要集中在经营存款和贷款业务。我国商业银行实行分业经营,将银证分割开来,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以来,大量外资银行涌入中国,中国各商业银行处于劣势地位,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走向综合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然条件。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

  1. 研究背景

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有两种。一种是英国模式,主要融通短期商业资金。另一种是德国式,其业务是综合式。商业银行不仅融通短期商业资金,而且还融通长期固定资本,即从事投资银行业务。根据美国金融学专家罗伯特·库恩的划分,投资银行较广义的定义为经营全部资本市场业务的机构,即中长期资金融通,包括证券承销、私募发行、公司筹资、并购重组、风险投资和基金管理等业务,证券零售、抵押银行和保险、不动产则不包括。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金融一体化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竞争加剧,世界各国为适应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加强业务重组,调整创新,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全球金融业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1. 国内外研究概况

2.1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是世界上金融市场发育最为先进、成熟的国家。早在1999修改了相关法案,彻底结束分业经营,为美国商业银行综合发展扫除了障碍。

Nishinomiya[1]利用日本大和证券有限公司解散的独特数据,研究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分离对企业的影响。这一事件使其客户公司无法接受贷款和承销服务的结合。解散后,这些公司经历了更大的市值下跌,更频繁地转换经验丰富的股票发行(SEO)承销商,以及当它们与前母公司商业银行住友三井金融集团(Sumitomo Mitsui Financial Group)建立密切的贷款关系时,SEO折扣更低。因此,将这两家银行业务分开将给公司带来成本。

倪楠和刘立新[2]研究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投行业务的变化,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由独立的投资银行转为银行控股顺利度过危机。次贷危机的爆发,充分地反映了当时以美国五大投行为代表的独立投资银行存在流动性缺乏、业 务结构简单,并且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相比于欧洲国家的全能型银行以及金融控股公司,美国独立投资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远远落后。由此看来,混业经营是抵抗风险的最佳选择。

2.2国内研究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