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研究——以某银行为例文献综述

 2022-05-11 08:05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研究

以某国有银行为例的文献综述

2013年在国内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自2013年以来,国内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关于传统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文献也随之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态势。互联网金融的脱颖而出反映了中国经济体制的过渡性特征,互联网金融文献的急速膨胀反映了这一领域现金融创新之迅速和体制转轨之剧烈[1]。和国内的文献相比,国外文献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起步较早。在国外文献中,并没有互联网金融(Internet Finance)这一明确说法,而是将互联网与不同的金融业务结合起来,提出了诸如:Online Bank(美国),Direct Banking(德国),Electronic means of payment(英国),E-banking(印度),Web-Based Financial Service(美国)等说法。在国外文献的研究中,多认为各类互联网金融业务只是其金融格局中的多元化补充要素,亦或商业银行实施的各类电子银行业务,鲜有像中国互联网金融这样的冲击力和影响力。

总体来看,这些文献论点不一,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第二类是传统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遭遇的影响和冲击;第三类是探讨商业银行在这种背景下的应对策略。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殷剑峰(2014)介绍道:2001~2002年,美联储纽约分行、巴塞尔银行、世界银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先后召开了多次关于电子金融发展的研讨会,学者们从不同方面探讨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行业的融合问题。此后,国际学术界和监管部门对电子金融的热情似乎突然消失了,关于电子金融的讨论几乎是戛然而止[2]

Hensmans(2001)等人认为,网络银行的兴起得益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银行是通过互联网所提供的电子银行服务的形式之一,消费者借助该虚拟网络实现了金融交易。从本质上说,网络银行是商业银行实现分销的一种创新渠道[3]

Aladwani(2001)将网络银行定义为银行通过电脑和万维网,为客户提供的一种更为友好、范围更广、潜在利润更加丰厚的银行业务。通过网络银行,客户可以在网上进行支票签发、支付账单、投资基金、打印资信证明等一系列活动[4]

国内许多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的金融业态。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谢平和邹传伟(2012)首先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概念,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从融资模式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模式。但与传统直接融资模式相比,互联网融资模式具有信息量大、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5]。但是也有观点认为该定义过于理想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