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研究—以南通农村为例文献综述

 2022-04-22 11:04

附件2: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生态环境研究-以南通农村为例

文献综述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农村的金融生态受到了很大的改变。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农村的生态环境逐渐偏离了传统的金融生态。本文将通过对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研究互联网金融背景会从哪些方面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农村的金融生态。

1关于传统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分析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指的是由居民、企业和政府等部门构成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消费群体,以及金融主体在其中生成、运行和发展的经济、法治、社会、文化、习俗等体制、制度和传统环境。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法律、经济基础、社会信用体系、政府行为、文化、政策等因素。将上述因素综合,可以从六个方面来研究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包括:农村经济基础环境、农村金融深化程度、农村信用环境、农村法制环境、农村政策环境和农村文化环境(张文秀,2012)。

农村金融生态也会经历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所遵循的原则是优胜劣汰。这种竞争首先表现为金融主体之间的竞争,随着农村金融主体的回归和完善,他们之间的竞争会日趋激烈和活跃.这有利于农村金融的发展。近期,一篇题为《外资银行抢滩农村金融市场欲“农村包围城市”》的文章就十分引人注目。在很多国内银行把网点从欠发达地区的县、镇撒并.涉农业务占比不断减少的今天,正式介入国内金融市场刚满一年的外资银行却反其道而行之.纷纷将目光瞄准国内小额农民贷款市场。这必将对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局面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宋丹丹,2009)。

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人均生产力低下.而亩均生产力很高。这说明,我国农业产值的创造是以劳动力的投入为条件反映在农村就业结构上:就是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从事农业的就业比重高达60-70%。这种劳动替代资本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背后隐含的是我国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水平低农业投入产出比低利润率低下。在社会整体资本不足的情况下.农业较其他产业为低的资本收益率内生地阻碍了包括金融信贷在内的资本的持续流入。农业信贷规模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我国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速度.二者形成剪刀差。另外,我国农业生产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作为生产活动主体的农户是分散的、兼业的:造成金融交易费用过大的问题。而且农户生产生活在户内合一:造成金融信贷投放后续监督乏力,信贷风险加大(刘颂根,2009)。

2互联网对于金融生态影响的研究

互联网金融从两种路径突破了传统金融生态下的金融机构准入门槛。一类是电向金融,即电子度务平台企业在电商业务发展的基础上E, 基于电商客户资源和金触需求,为交易双方提供第三方支付服务、小额信贷以及理财业务等,跨界形成了互联网金融业务,如支付宝、余额宝、阿里货、“京东白条”等。另一类是以众筹、人人贷为代表的P2P网贷公司,这些公司面向个性化的,零散的、小量的需求客户提供随资服务,这些所谓长尾客户的需求是传统金融难以覆盖到的,但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实现其金融需求成为了可能。可见.互联网金融机构在业务上随电子商务的需求丽发展,在技术上为长尾客户需求提供支持面自发发展、逐步成为金融的供给主体(冯娟,201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