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与工资差距――基于江苏的行业面板分析文献综述

 2022-04-19 18:24:25

文 献 综 述

  1. 国外文献综述

库兹涅茨(1966)提出倒U型曲线,指出资本的流入会带来经济的增长和收入的增加,行业与区域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但随着资本的增加,收入差距不断减小,收入分配逐渐均等化。随后(Aitken,Harrison and Lipsey1995)通过对墨西哥、委内瑞拉和美国的外资比重和工资差距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FDI使得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的工资差距扩大,而使美国的工资差距缩小。之后(Figini and Gorg2011)以一百多个国家制造业数据为样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FDI对工资差距的影响也不一样,在经济发达的国家,FDI会减小工资差距,而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FDI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呈现倒U型曲线特征。 (Herzer and Nunnenkamp 2013)利用面板协整技术和非平衡面板回归检验FDI对欧洲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FDI短期内对收入不平等有着积极的影响,但长期影响消极,不同国家存在着差异性。并且在长期影响方面存在双向效应,FDI的增加会减少收入差距,收入差距缩小也会促进外资流入。同样,(Teixeira and Loureiro 2019)运用葡萄牙1973到2016年之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DI的流入降低了贫困率、缩小了工资收入差距,与此同时较低的贫困率会吸引外资投入,收入不平等的加剧长期还会对外资流入产生显著的消极影响。

在对外商直接投资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中,国外学者大多研究其对制造业工资差距的影响。(Feenstra and Hanson 1995)在1995年对墨西哥的收入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的过程中提出了“跨国公司外部采购”理论:发达国家的资本流入发展中国家后,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采购会增加,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会加大对东道国的劳动力需求。一般发达国家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对东道国工人的要求较高,其需求的“熟练劳动力”也增加,使得熟练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劳动力价格上升,而对于非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并未有明显的增加,且由于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使得其在市场中具有充足的供给,其价格并不会产生明显的波动。因此,外资注入使得两类劳动力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对于东道国而言,熟练劳动力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不同类型劳动力分布的差异性,将会使FDI扩大行业间的收入差距。(Lipsey and Sjouml;holm 2004)在研究印度尼西亚制造业行业时发现外资企业通常支付比内资企业更高的工资,外资企业更愿意雇佣教育水平较高的劳动力,也有能力为教育支付较高的溢价,同时印度尼西亚外资企业的工资溢出效应也高于本国企业,使行业收入差距扩大,同时劳动力需求结构差异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Taylor and Driffield2016)对英国101个制造业细分行业进行研究,FDI在行业间技术溢出的差异导致了行业间收入的差距,并且这种影响将持续下去,同样,(Perugini 和 Pompei2008)在对欧盟的行业分析中有类似的结论。(Peluffo2015)在对乌拉圭的FDI与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中分析到由于外资对行业生产率提高的差异性使FDI的流入加剧了行业间收入的不均衡。(Gabriela Loacute;pezNoria2015)通过对墨西哥1994年到2004年间FDI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分两阶段对个人工资和行业间工资做实证分析,发现贸易开放对行业收入差距并没有显著影响,但外商直接投资却显著扩大了行业收入差距。

  1. 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许多学者都十分关注FDI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但研究观点却有所不同。戴枫(2010)通过广义矩估计的方法对我国1997-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作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确实拉大了我国各省自治区内部的城乡收入差距,但可以缩小地区间的工资差距。景守武和陈红蕾(2017)基于2002到2014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对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FDI、产业结构升级都分别缩小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FDI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扩大城乡收入差距。郑磊和汪旭晖(2018)利用2001至2014年的省际数据建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发现FDI主要通过就业机制的间接传导作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FDI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其中这种缩小作用在东部地区逐渐减弱。

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国内学者关注FDI对中国区域收入差距的影响。宣烨和赵曙东(2005)以江苏省为样本,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的工资和FDI水平,结果显示FDI区域分布不均衡是地区工资率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FDI越是集中的地区越能提高当地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的价格,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可以扩散这种效应。孙楚仁等(2008)基于1994到2003年地区层面的相关数据对外资与我国工资差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内外资工资差距并没有呈现显著倒U型特征,而外资的引入缩小了西部地区的工资差距,并且这种效应随着外资的增加而增强。沈桂龙等(2011)基于多维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部生产总值与中、西部生产总值间的差异与FDI的投入关系重大,FDI投入是造成东、中、西部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

在FDI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方面,许多学者也具有不同的观点。在制造业行业方面,陈怡等(2009)基于制造业工资基尼系数的实证分析发现FDI缩小了制造业行业间的工资收入差距,但是客观上扩大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制造业的工资收入差距。周云波等(2015)通过对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测算发现FDI通过劳动力转移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引起的东道国内外资企业间工资差距,呈现先增大后缩小的倒U型特征。相对于FDI对总体行业和对制造业行业的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FDI对服务业工资差距影响的研究并不多。戴枫等(2009)通过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FDI会增加服务业品种,使得熟练劳动力从制造业流向服务业,造成熟练劳动力工资增加,而非熟练劳动力工资减少。钟晓君等(2013)通过对广东省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发现服务业FDI对广东省服务业职工的实际工资水平有微弱的正效应,但也扩大了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业服务业的行业收入差距。蔡宏波等(2015)基于中国城镇个人与行业匹配数据,发现FDI显著提升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工资水平,但对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工资水平并无显著影响。于诚和周山人(2016)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模型,发现服务业FDI通过互补效应和相对技能提升效应促进了中国服务业工资差距的扩大。

参考文献:(总数大于23,含2—3篇外文文献

[1]库兹涅茨(Kuznets,S)著,常勋等译,各国的经济增长[M],商务印书馆198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