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动态模型在股票市场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2-03-18 21:56:48

文献综述

所谓博弈论,即以多个个体或者团队为研究对象,在某具有一定数量的限定条件的对局内,根据相关方策略,并给予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的学科。也就是在封闭环境下,基于有限信息,作出实现个人收益最大化的一系列行动。

对于博弈论来说,其研究的重点在于“互动”,要达到的目标是对互动的潜在结果加以事先判断,所作的基本假设主要有:理性以及策略性思考的能力。实际上, 该理论的本质内涵是“如果要了解更多,前提是增加尽可能多的假设”,倘若没有假设作为前提条件,则将无法获取任何预测结果。譬如,某囚徒困境博弈,没有假设, 则就无法准确对两对称的参与者的具体关系进行判断。因此,对于博弈论而言,其研究的中心便是“具备理性以及策略性思考能力的决策主体间的互动”。

简单地说,有多个人进行互动的地方就有博弈。从这个角度来看,博弈基本是无处不在的。最简单的,下棋、赌博,甚至是决斗,都是一场博弈。但在是下棋, 赌博中的思考过程才是博弈论所研究的重点。所以说,研究博弈论的高手往往在还没行动就已经知道了结果,因为他知道了对方会怎么想,反推出最合理的行动。

当然,事实上像是演化博弈论和 “博弈学习理论”同样属于博弈论的范畴,尽管其未在决策主体相关的假设与上述内容并不一致。所以,在本文中,所选择的复制动态模型就在此理论基本上进行研究。

博弈论产生的较早,但在主流经济学中开始出现的时间却较短,直到 20 世纪下半叶,经济学界方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对博弈论的研究方面,但实际上博弈论的起源和发展却有相当长的历史。

博弈论早在古代便产生了,《孙子兵法》就是典型的例子,其一方面属于经典的军事名著,更算是最早的一本博弈论专著。同时在 2000 多年前,我国古代齐威王的田忌赛马也是最好的例子,在这个典故中含有非常明显的博弈思想。在初级阶段, 博弈论的应用较为局限,主要用来探讨和分析象棋、赌博中的输赢,该阶段,人们基于基本上仅限于经验的总结,并未形成具体的理论体系。在 1838 年,古诺提出了著名的寡头之间的产量决策竞争模型,该模型被认为开启了研究的热潮。不过,在该模型中,并未出现“博弈”的字眼,更未运用这个词去分析其他的经济问题。1883 年, 在伯特兰德(Bertrand)的研究中,提出了价格博弈寡头竞争模型。其实,对于该模型而言,依然是建立在博弈思想的基础上而产生的。尽管通过对上述模型进行研究能够看出,在能够对博弈论发展产生相应作用,然而,上述研究均对于博弈论的使用仅仅停留在表层,并不能将其视为博弈理论的开端。

从上世纪开始,逐步有一些学者开始对博弈问题进行相应探讨,进而推进了博弈论发展。1910 年—1930 年,是博弈论的萌芽阶段。1913 年,齐默罗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分析方法,即逆推归纳法。在 1921—1927 年期间,波雷尔提出了混合策略概念。对于上述两人的研究,对博弈理论发展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1944 年,《博弈论和经济行为》出版。在该著作中,对博弈论概念、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且了引进博弈论的一种形式,即合作博弈。以现代的眼光看,该书并不全面,甚至与当代的研究和发展方向有所背离,但正是由于冯. 诺依曼和摩根斯坦的奠基性著作,博弈论才正式进入经济学领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