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RCEP贸易结构变化和投资策略分析文献综述

 2022-03-14 20:57:17

RCEP对中国贸易的影响分析
文 献 综 述

1.国外研究状况

从东亚内部来看,早期RCEP成员国还未启动谈判时,韩国学者김정식(2010)就构建东亚经济共同体提出了他的设想,经济合作有助于促进东亚地区贸易长期稳定发展,尤其对中日韩三国来说利大于弊,因此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矛盾,如经济制度的冲突,意识形态、宗教差异甚至敌对。

RCEP开启谈判后,由于中国经济体系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不断遭受西方部分发达国家的打压与制裁,Renuka Mahadevan和Anda Nugroho(2019)首次使用事后关税时间表,通过分析发现RCEP不足以克服中美贸易争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虽然贸易冲突导致中国的福利损失超过美国的两倍,但该协定提供了一些可以进行贸易转移的RCEP成员。同期,Julien Chaisse等(2019)认为谈判时间拖长的原因在于削减关税以外的领域,于是对协定中涉及外资的内容进行分析,实证发现RCEP有助于加强成员国参与全球价值链,促进各国中小企业的扩张。Zainuddin Muhamad Rias K等(2020)同样考察了非关税措施对成员国双边出口的影响,但他们引入了可持续性发展目标作为创新点,运用重力模型得出结论:与具体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的新运输系统可以使RCEP实施的损失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研究方向较为新颖。

2.国内研究状况

已掌握的文献资料显示,国内理论界主要从两个角度研究RCEP与中国贸易的关系:一是从国内出发分析贸易便利化对中国经济产业的影响;二是从突变的国际环境角度出发分析RCEP对中国贸易的影响,考虑到了中美贸易摩擦、成员国在谈判中途退出等情况。

从国内看,RCEP包含的关税条款会对中国货物贸易产生直观影响,文婉明(2014)研究表明RCEP区域内各国的进口关税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可以实现我国对RCEP区域内各成员国的全年贸易规模增长4个百分点。一国贸易变化会加速该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加入RCEP对国内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影响多见于农业和制造业。很多学者都把关于这方面研究重点放在了运输系统上。在农产品方面,崔鑫生等(2019)认为贸易便利化十分有利于沿海地区省份的农产品出口。孙林和倪卡卡(2013)运用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法实证分析东盟贸易便利化措施,通过比较发现:提高海关效率、提升港口质量、减少贸易壁垒以及增加网络的普及率都对国际农产品出口东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该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而在制造业方面,孙林和徐旭霏(2011)研究发现东盟机场基础设施质量等级每提升1%,区域制造业产品出口将增加1.48%。艾雨婷(2017)运用引力模型对RCEP成员国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出口国海关环境和进口国岸口效率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影响较为重大。

从国际环境来看,RCEP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效益受政治因素影响。Qiangbiao Ji等(2020)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基础上,研究了贸易战对美国和中国大豆期货市场的冲击和影响,使用DMCA和MFDMA的方法分析期货市场价格波动,研究发现农产品关税的实施传递到期货市场将深刻影响中美第三产业。梁一新(2020)采用GTAP模型定量模拟RCEP对中国宏观经济和相关产业影响,认为印度退出会降低了加入RCEP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正面效应,另外加入RCEP虽无法完全抵消中美贸易战对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但减缓作用明显。李新兴等人(2020)在研究RCEP未来发展前景时除了研究印度退出与否产生的影响外,还重点关注了日本,就印度退出、印度加入、日印同时退出三种情况模拟了RCEP对各经济体福利和GDP的影响,同样认为印度加入RCEP对中国经济促进作用大于退出,而日本若跟风印度退出RCEP,各成员国都将承受其带来的负面效应。

3.文献评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