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转型中的问题分析文献综述

 2021-09-30 22:55:37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对外贸易无论从规模还是增速上看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外贸规模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扩大到2009年的22072亿美元,增长107.1倍。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17.4%。同时,3O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速度为17.9% ,远高于同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9.8%的年均增速。由此看来,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推动了整个经济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然而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世界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严重挑战,中国与欧美等国的贸易摩擦也呈上升趋势,而这些摩擦竞争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中国的贸易结构问题而导致的,而这又必然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未来前景。因此,必须了解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而且探讨如何进行转型,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化被动为主动。

一.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保持着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张曙宵(2002)认为,对外贸易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Commodity 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对外贸易的方式结构(Model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对外贸易的模式结构(Model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对外贸易的区域结构(Region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下面我们从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方式结构、区域结构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的现状。

1. 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现状

根据孟振(2006)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定义,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一国或地区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产业分布和发展状况的综合体现,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体现了该国在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据此,张亚斌(2011)认为目前中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特点表现在初级产品的比重在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在逐渐上升,其中机电产品在出口贸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同时,车晓黎(2012)认为随着中国企业技术改革步伐的加快对外出口的商品已由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向资本密集型为主。以计算机和通信产品为主导的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增长成为新的对外贸易亮点。顺应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和建立节约型社会以及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要求高污染、高耗能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渐渐下降。

2. 中国对外贸易方式结构的现状

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不断增大 ,对外贸易的主体也由八十年代的港台地区转向多个国家,此外对外贸易从单纯的契约式加工贸易成功转向投资式加工贸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