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经济发展价值探讨文献综述

 2022-07-28 10:31:4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经济发展价值探讨》文献综述

习近平主席在2005年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在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习近平主席再次表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传统产业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推动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制约作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山银山却难变回绿水青山。此时,绿色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概念,致力于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矛盾,值得学者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一、国外研究现状

17世纪末18世纪初,一些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注意到了环境容量对经济增长的限制作用,他们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发现在环境的承受范围之内,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增长起到正相关作用,相反,环境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经济的增长。17世纪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对此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率先发现并指出“劳动创造财富”这一结论并非永远是正确的,自然条件会制约人类创造财富的能力。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也在他的“人口理论”中提出,如果人口数量的增长超过了食物数量的增长,人口、土地和粮食之间的不均衡矛盾将会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源绝对稀缺论”,并且认为要有效率的使用社会资源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后来李嘉图又提出了不同于马尔萨斯的“资源相对稀缺论”。这些研究揭示了经济发展与影响经济发展的人口、土地、自然环境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为后来人们研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工业革命之后,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工业化发展,环境污染成为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难题。一些西方学者开始对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解决环境问题的途进行分析和研究。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在1962年出版《寂静的春天里》,这部著作在当时引起剧烈轰动,最早引发了世人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这是人类第一次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揭露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忽视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全球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思考。

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英国经济学家戴维·皮尔斯等在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次提出了“绿色经济”一词,并首次将有害环境和耗竭资源的活动代价列入国家经济平衡表中。他认为经济必须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况下得到发展,不会因为盲目追求经济发展而造成社会动荡或生态难题,也不会因为自然资源的枯竭而被抑制了经济的发展。他对绿色经济进行了模糊的解释:'绿色经济蓝图是从环境的角度,阐释了环境保护及改善的问题。”联合国环境署在2011年发布的《绿色经济报告》中提出,绿色经济定义是可给人类带来幸福感和社会公平,同时显著降低环境风险与改善生态稀缺的经济。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绿色经济概念的发展

王永芹(2014)认为,古代以来,儒家就有“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道家也有“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思想,佛家更是有众生平等的生态伦理思想。这些思想都体现着古人对于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处的看法。习近平主席早在2005年就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对此,王永昌(2016)认为,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就是自然“财富”。因此,自然生态系统本身就具有自在自为的生态价值和一切生物的生命价值。“绿水青山”就是自然的生命、大自然的底色,也是人类生命的源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金山银山”就是大自然、自然生命本身的“自然财富”“宇宙财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