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主导的全球化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困境文献综述

 2021-09-25 08:09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从改革开放到今天的30多年间,我国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转型的过程,生产方式也由原来的农业为主转变为后来的工业为主,近期服务业的产值已经超过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

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就业率、环境和资源的利用等息息相关。

如今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金融业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同样适用于我国?如何实现由工业强国向金融强国转变的过程?国内的专家学者对此问题已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他们分别从我国的社会现状、劳动力素质、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分析我国现在的优势与不足,以及眼前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一、中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韩玉军,刘一娇(2011)认为我国目前的服务业仍处在一个较低的发展水平阶段,发展方式存在不合理之处,并且处在缓慢的上升阶段中。

他们的主要观点有: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日益上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服务业投资额及比例增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偏小;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放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服务业社会化、服务产品商品化程度低;结构不尽合理,各部门间发展不平衡。

刘秀莲(2012)则分析了我国的产业升级面临阻力,其中主要有夕阳产业的固步自封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不够等。

他们的结论如下: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利润率趋向下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平衡,缺乏内生性;高新技术产业的R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思想出发,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提出:不应片面地将金融置于经济核心地位,否则金融风险会随之显著放大。

现阶段中国经济的核心是发展实体经济,在经济发展中金融将承担三大功能: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工具、金融是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金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赵晨、赵文卓(2013)通过把我国分成不同区域以及对金融产业竞争力进行评级,第一类为最佳,第五类为最差,得出以下结论:东部沿海地区在金融产业的发展上占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大部分省份都处于第一类和第二类;从南到北来看,南方各省总体上比北方各省的金融竞争力要强;中部地区各省的金融产业发展差异较大,北方省市要比南方省市更具竞争力;西部地区面积广阔,但是金融业除了四川省属于第三类以外,其余都在第四类和第五类当中。

何小三(2012)认为我国经济金融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金融部门相对于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提升,占GDP比重上升;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比总体平均工资水平要高;金融业从业人数占比上升,人均收入也上升;我国资本市场规模壮大,宏观经济的证券化率呈现上升趋势;货币供应增长率持续高位运行并大大高于宏观经济增长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