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国际反倾销的原因和应对策略文献综述

 2022-03-07 11:03

反倾销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文 献 综 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综观国外研究,静态地研究反倾销对某国出口贸易影响的文章比较多,动态的研究比较少;Crowley、Bown(2007)研究的是美国对日本反倾销后产生的影响,结果日本不仅对美国的出口减少,还增加了对其他国家同类商品的出口,由此产生贸易转移效应。不仅如此,如果美国对第三国发动反倾销,也会导致日本减少对第三国的出口贸易[1]。

Krupp、Skeath(2002)用1977-1992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发现,保护本国上游产业免遭反倾销影响,在贸易转移对非倾销上游进口产品的数量的积极影响下,上游产业的产值会升高,但下游产业的产值会大幅下降,进一步导致贸易出口额下降[2]。

近年来,许多研究开始关注反倾销对微观出口企业的影响。Lu、Zhang、Tao(2013)利用2000-2006年的中国出口企业数据,研究了美国的反倾销调查对中国出口商造成的影响。他们三人认为,美国的反倾销调查加强了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这对中国有利[3]。Chandra、Long(2013)发现中国出口企业遭受了反倾销制裁后,不仅出口量会减少,生产率也会下降,尤其是严重依赖出口利润的企业受打击最大[4]。

上述文献从不同方面探究了反倾销对一国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对中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主要集中在探讨反倾销对出口贸易的宏观影响上,而对于出口产品质量方面的影响研究较少。Vandenbussche、Wauthy(2001)通过构建两阶段的动态博弈模型,探究了欧洲的反倾销政策对出口企业价格、质量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反倾销政策会提高一国出口商品价格,迫使其提高商品质量,使其在出口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也就是说,出口国如果不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会使得其产品在同该国同质产品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为了维持现有的市场地位,出口国不得不改进质量选择策略。最终,在反倾销政策的影响下,出口商提高了产品质量,却使得政策实施国进口竞争厂商的产品质量下降。由此可见,实施国反而因为这项政策受到了不利影响,出口国反而从中获利。Vandenbussche、Wauthy的研究为反倾销对一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但遗憾的是,他们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实证检验,验证他们的结论[5]。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一部分国内学者通过分析国际反倾销产生的原因,进一步阐释反倾销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例如,于世利(2012)分析了中国遭遇反倾销的内外部原因,进一步提出中国出口企业收到的影响和应对策略[6][7]。同样地,李晓翼(2010)也从涉及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调查案入手,从国内外环境两个角度分别探讨了反倾销产生的原因[8]。雷岚、游本强(2008)通过分析中国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诉讼的案件,归纳了它们的普遍特点,例如出口产品、反倾销税税率和涉案金额,并据此探究了导致这一结果的主客观原因。最后,从立法、政府以及企业行为等方面指出了建立反倾销应对体系的建议[9]。叶俊、张华容(2014)从对华反倾销的历史背景方面入手,分析其产生原因,并通过和全球反倾销情况对比,指出其对华歧视性[10]。随着过渡期结束,对华反倾销可能会减少,但涉及到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诉讼可能会增加[11]。石琳(2015)从对中国反倾销的总体情况、特征、现状等方面分析了它们给出口带来的影响,并对动因进行了研究[1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