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一体化改革对自贸区发展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1-12-28 21:44:11

全文总字数:3092字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所谓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指的是企业可以任意选择通关或者报关地点和口岸,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可办理通关手续,它的一大亮点在于实行一次申报、分步处置的新型贸易通关管理模式。通关一体化改革是进一步实现贸易便利化的重要举措,在当今经济与贸易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深化改革自贸区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创新贸易监管模式、促进贸易便利化,而通关便利化则是贸易便利化的关键所在。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大幅削减,通关制度改革日益成为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大致来说,进行通关一体化改革能够简化口岸通关手续,压缩通关成本,提高效率;但通关一体化对于自贸区发展是否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及它切实有效的优势所在则要求我们进一步分析研究。

一.国内研究现状

海关改革从2014年中国海关下发《海关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正式拉开帷幕,历经三年,至2017年7月1日,全国海关一体化通关正式实施。它的便利化措施给自贸区发展带来了各种影响。

王大松(2017)在其文章《大连自由贸易实验园区海关通关流程改进研究》中指出自贸区从其产生之初就与海关通关流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各个国家自贸区的产生、区位选择乃至功能定位和发展等方面,都要求海关有相应的适应贸易便利化程度的配套措施。自贸区成功与否与海关通关流程水平密切相关。李兆喜(2018)认为,通关一体化服务的提供有利于自贸区跨境电商的发展,通关手续的简化能够加速商品流通,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传统的通关模式下,由于报关信息审核需要一定时间,极易造成货物的滞留。赖伟娟、廖志明(2020)认为自贸区采取预检和后续管理的监管模式,大幅度压缩滞留时间,加速物流运转。传统的监管优先通关模式是指与货物有关的审核查验必须在完成后才能允许货物入境,这给有限的海关人员造成了负累且易导致工作失误;而通关一体化改革后,海关在分布处置原则下可对灵活调整货物放行规定,正如赵纯君(2018)所说,这避免了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以及提高了货物跨越关区的效率,对于自贸区发展有积极作用。

王珍珍、甘雨娇(2017)据海关资料分析发现海关改革使得上海自贸区卡口智能化验放率超过50%,物流运输能力提升25%-50%;广东自贸区验放的货物总值与减免关税同比有所增长。向赛(2020)的研究表明:截至2018年底,上海自贸区整体通关时间与自贸区外相比,海运下降了78.50%,空运下降了31.7%。胡超(2014)运用了实证检验的基准模型证明了进口通关时间对于农产品进口特别是时间密集型农产品的进口有负面效应,通关一体化导致的通关时间缩短对于自贸区内时间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十分有利。

除此之外,高美华(2016)详细阐述了基于自贸区背景下通关流程改革的必要性:一是自贸区发展与传统海关制度相矛盾,流程冗余、协调性不强;二是自贸区免税政策与海关监管存在矛盾;三是自贸区的监管部门之间存在矛盾,易影响效率。

覃娟(2010)、汤蕴懿(2016)、于玲(2020)、付丽娜(2019)以口岸建设和通关改革为研究背景,指出了便捷通关能够扩大自贸区对外贸易且提供更优质服务。

通关一体化虽然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譬如杨璐铭(2018)提出的制度性矛盾问题、工作机制冲突问题、风险控制问题以及曾倩(2017)提出的审单模式改变使审单效率、风险防控存在弊端等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