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苯基乙烯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及表征文献综述

 2022-08-08 10:16:42

四苯基乙烯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及表征

摘要:本文介绍了以二溴二苯甲酮和二羟基二苯甲酮为起始原料,利用McMurry 反应来构筑分子骨架,通过引入亲水分子链来提高分子的水溶性,设计合成四苯基乙烯(TPE)及其衍生物。通过1H NMR、13C NMR、EI-MS等表征,研究其构效关系和研究其四苯基乙烯及其衍生物的光物理性能(AIE特性)。

关键词:四苯基乙烯衍生物; 构效关系; AIE特性; 光物理性能

  1. 文献综述

(一)四苯基乙烯及其衍生物的应用前景

聚集诱导发光现象及聚集发光增强现象(aggregation-enhancede-mission,AIEE)自2001年被唐本忠教授课题组提出以来[1],已成为当前及其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大多数传统有机荧光分子具有聚集导致猝灭的缺陷(aggregation-causedqunenching,ACQ)而相对于在溶液中发光情况来说,AIE及AIEE的物质能在固态或聚集态时发出更强的光,这也是其优于传统有机荧光分子之处[2]。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可以得知,这种独特的光物理现象是分子内旋转受限(restrictedin-tramolecularrotations,RIR)造成的[3]。四苯基乙烯tetraphenylethylene,TPE)分子及其衍生物一旦产生聚集,就因它们的螺旋桨分子结构而成为一类典型的AIE活性分子[4]。相对于其它有机合成反应来说,TPE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步骤比较简单;它们的AIE性质也比较突出[6],因此,被广泛的用于化学传感、生物成像、生物传感等领域[9]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国内研究进展

2001年,国内科学家唐本忠教授首次发现了一种硅杂环噻咯分子(图1),这种硅杂环噻咯分子与以前发现的传统有机荧光材料的发光性质有所不同,这种硅杂环噻咯分子在稀溶液时基本不发光,然而在聚集态或者是固态时发出很强的荧光,唐本忠教授把这一现象命名为“聚集诱导发光”[5]

图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