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桥大环主体的合成及其与百草枯盐的络合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8 10:11:56

三桥大环主体的合成及其

与百草枯盐的络合研究概述

摘要:基于主客体识别与自组装的冠醚及其衍生物的主客体化学是当前超分子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而冠醚,由于其对正电离子特别是碱金属离子以及一些无机或者有机的小分子的选择性识别作用,吸引了一大批超分子领域化学家的注意和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冠醚的结构、性能,和冠醚及其衍生的三桥大环主体的发展历史、性质、主客体络合、应用和发展前景等。

关键词:超分子化学;冠醚;穴醚;百草枯;准轮烷

一.冠醚化学的产生与发展

从1967年,美国化学家C. J. Pedersen[1]在偶然间发现并首次合成了冠醚,并对其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络合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以来,人们对于冠醚化合物的合成和性能研究逐渐成为热点。1974年,基于对光活性冠醚的研究D. J. Cram首次提出了主客体化学(Host-Guest Chemistry)的概念[2]。随后在1978年,J. M. Lehn基于冠醚分子识别的研究提出了超分子化学(Supramolecular Chemistry)的概念[3]。而正是由于C. J. Pedersen,D.J.Cram和J. M. Lehn在分子识别这一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开拓性进展以及在超分子化学领域的杰出贡献和成就,三位科学家在1987年被共同授予了诺贝尔化学奖。进入90年代后,世界各国相继投入这方面的研究。随着Supramolecular Chemistry杂志的创立、Lehn教授主编的《超分子化学大全》的出版发行,标志着超分子化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与研究基于原子间的共价键形成分子的传统化学不同,超分子化学的研究对象则是通过分子间较弱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结合成的复杂而有序及具有特殊功能的分子聚集体[4]。这类弱相互作用力是分子形成有序复杂的高级拓扑结构的主要驱动力,主要包括氢键、静电作用、亲疏水作用、范德华力、л-л堆积作用以及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等。基于这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体系能达到分子间的识别以及组装,进而形成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可以说,被称作“超越分子概念的化学”的超分子化学,是对共价键化学分子的一次质的飞跃。

Figure 1. 分子间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力的种类

冠醚,因其结构形状酷似国王的皇冠而得名。冠醚的出现以及发展是超分子化学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基于冠醚的分子识别和以冠醚为受体的分子自组装显示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及巨大魅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