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蒽荧光染料的合成文献综述

 2021-11-02 08:11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1.1:蒽荧光染料简介胺类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可以作为装置产品的组分,又可以作为各种专用化学衍生物的中间体产品,如季铵盐,杀菌剂,洗涤剂等,也是制备多种表面活性剂的原料。

蒽及其衍生物的光化学反应在分子因荧光传感器,电子给体或受体显色团,三重态敏化剂,聚合物中的能量迁移探测器,3D记忆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作用。

蒽荧光化合物最显明的特点是荧光强度较高在波长340-380nm之间有三个明显的吸收带,其发射谱以波长415nm为中心清晰可见。

研究者对于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研究往往以蒽为典型例子,至今对蒽系衍生物荧光化合物的研究任然活跃。

由于氧化杂蒽类(罗丹明和荧光素等)荧光染料优越的光物理性能,广泛的应用于发展小分子荧光成像探针,目前氧杂蒽类荧光染料在发展荧光探针方面任然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

现在文献中报道的利用罗丹明类染料构建的荧光探针大多数是基于荧光强度变化[1-2],这种检测方式容易受到其它因素的干扰,如探针浓度,环境条件,设备效率等[3]。

由于几乎所有的基于氧杂蒽类荧光染料构建的分子荧光成像探针都集中在可见区域,而可见光成像技术存在背景荧光强,光漂白,光致毒和组织穿透性有限等问题,从而限制了基于氧杂蒽类荧光染料构建的荧光探针在化学生物学和临床检验诊断等领域的应用;其次,氧杂蒽类荧光染料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斯托克斯位移很小,这将导致严重的荧光自淬灭和瑞利散射而引起的检测误差,严重限制了其广泛应用[3]。

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具有背景干扰低,对生物样品的光损伤较小,样品穿透性强和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近红外荧光探针在活体动物成像等方面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4]。

我们可以设计合成一种含氮新的蒽类荧光性可控的近红外荧光染料,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对这种含氮的蒽荧光染料的构-效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5]。

可以与经典的罗丹明类染料相比,可以发现其一些显著的优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