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后适应减轻糖尿病状态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探讨文献综述

 2023-01-14 19:10:34

课题名称 肢体后适应减轻糖尿病状态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探讨课题性质 基础研究应用课题radic; 设计型 调研综述 理论研究【立项依据】缺血性脑中风是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脑血管疾病。

阐明其发病机制、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一直是神经科学的研究热点。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可提高脑缺血耐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

但是,由于脑缺血的发生具有不可预知性,故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脑缺血后进行轻度的反复缺血对严重脑缺血的损害的改善更具有临床意义。

有研究表明,大鼠脑缺血后,反复进行短暂的脑血流再通和阻断可提高脑缺血耐受,减轻脑组织的再灌注损伤,称为缺血后适应(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st)。

近年来人们开始研究非生命重要器官反复暂短缺血对脑缺血性损伤的作用,取得很大进展。

首先采用肢体缺血预适应(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reC)进行观察,证明LIPreC对随后发生的局灶性脑缺血及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均能发挥脑保护作用。

最近研究报道,脑缺血发生后进行肢体缺血后适应(limb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LIPostC)也能提高实验性大鼠的脑缺血耐受,减轻脑缺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