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芯片技术在食管癌患者血清OPN检测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2021-11-08 22:18:23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食管癌早中期有治愈可能、晚期难度较大;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包括姑息手术和根治手术、化疗治疗(根治性放疗和姑息放疗);食管癌饮食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总体来说,食管癌属于发生率很低的癌症;但在世界部分地区,如亚洲的中国、印度和日本,欧洲的英国,以及环里海地区则显现出相对较高的食管癌发病率。中国是世界上食管癌的高发国家,也是世界上食管癌高死亡率的国家之一,年平均死亡率为1.3 ~ 90.9/10万,而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为2.7~110.6/10万。食管癌在中国有明显的地理聚集现象,高发食管癌病率及高病死率地区相当集中。

食管癌的发生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1]:一是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大量进食酸性食物,体质酸化,癌细胞不会像正常细胞因环境酸化而死亡,事实上癌细胞是正常细胞为了在酸性环境里生长,采取主动变异,并继续绵延而成,对于癌细胞的产生有两种学说,一是德国生化博士古博格的缺氧理论,另一个是日本爱哈氏的酸性体质理论,古博格博士的理论指出,健康的细胞在缺氧的环境下,可使该细胞变成癌细胞,而体液酸化正好导致溶氧量下降。爱哈氏的学说则提及成弱碱性的细胞,在累积酸性废物的附近通常会死亡,但是有不惜改变染色体以求在酸性环境中生存,这就是癌的开始。另外一种是外部因素:①化学物质因素②毒菌污染有关③精神因素也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而在两种因素中,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体质酸化为癌细胞的生存的疯长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服用阿斯匹林(Aspirin)或相关药物(非类固醇抗发炎药)者会降低罹患风险[2]。美国国家癌症中心(NCI)认为多食用白菜、菜花、西兰花等绿色和黄色蔬菜、水果能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3]

OPN作为带负电的非胶原性骨基质糖蛋白,广泛的分布于多种组织和细胞中,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4kDa,约含300个氨基酸残基,其中天冬氨酸、丝氨酸和谷氨酸残基占有很高的比例,约占总氨基酸量的一半。OPN有明显促进肿瘤恶化的倾向,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4]。OPN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诱导细胞转化和增殖;削弱免疫细胞肿瘤杀伤作用;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和局部膜结构的破坏;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5,6]

OPN 通过与一些整合素受体和CD44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相关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趋化、黏附和迁移。OPN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为诱导细胞转化和增殖, 削弱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作用,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和局部膜结构的破坏,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众多研究表明,OPN与肿瘤的发生、转移和预后有关。Pan等[7]研究发现,OPN在肝癌中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分期以及甲胎蛋白(AFP)的表达水平相关。部玉峰等[8]报道,OPN在有转移的肝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肝癌中的表达。朱耀魁等[9]报道,OPN与卵巢恶性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段波等[10]发现OPN的表达与膀胱肿瘤的分级、分期、复发和转移有密切关系。张忠等[11]的研究显示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清OPN水平在癌前期各阶段较低,而在癌形成阶段则呈进行性升高趋势。张辉等[12]联合检测肝癌患者血浆OPN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发现OPN和ICAM都与患者术后生存或无瘤生存有关,OPN和ICAM均高表达的患者2年复发率为90%,2年无瘤生存率仅为10%。李永怀等[13]对肺癌OPN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示OPN高表达与肺癌的转移密切相关,但与肿瘤的分期没有关联性。

现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有酶免疫分析法、时间分辨荧光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发光法、液态芯片法等。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是基于多种标记有不同荧光染料的聚苯乙烯微球,微球表面可带有不同的基团(如羧基、亲合素和组氨酸等),共价结合不同类型的探针。羟基基团可以共价结合任何含有氨基的探针分子,因此可对聚苯乙烯微球的表面进行不同的化学结构修饰,使不同的微球可以识别不同的探针分子[14]。在检测过程中,结合流式细胞技术和激光技术使微球逐个通过特制的检测通道。检测系统内置有激光发射器用于发射两束不同波长的激光,一束红色激光激发微球本身的荧光,用于鉴别微球的种类;另一束绿色激光激发报告分子结合的荧光,通过检测荧光的强度对被测物质进行定量分析[15]

由于大部分单个标志物敏感性或特异性偏低,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近十年来,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提倡一次同时测定多个标志物。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可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多肿瘤标志物液态芯片定量检测方法即是顺应该要求,利用液态芯片的原理和特点建立的一种新型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液态芯片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在一次可检测的指标数、标本用量、检测速度、重复性、减少试剂成本、平台通用性等方面,有其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N Enql J Med 2003 Dec 4;349(23):2241-52.

[2] Int J Epidemiol.1995 June;24(3):504-1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