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铁木叶性状与光合生理之间的关系文献综述

 2022-08-06 15:26:15

植物种群叶片性状研究进展

摘要:叶性状能够反映植物适应环境变化所形成的生存对策,是植物基本行为和功能的具体体现,是研究植物生长代谢的重要指标。根据性状是否会随时空变化,可将叶性状因子分为结构型性状和功能型性状,每个性状都有其独特的生态功能,测定的方法也各不相同。目前有很多关于叶性状的研究,从不同尺度研究叶性状,可以了解叶性状之间的关系、叶性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叶性状的分异规律等。叶性状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且通过对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研究,发现叶性状在群落构建过程中起着指示作用。

关键词:叶性状; 比叶面积; 叶干物质含量; 环境因子

一、文献综述

1 叶性状基本概念

植物相应环境的变化而形成的内在生理及外在形态方面的适应对策称为植物性状,其中关于叶片的性状称之为植物叶性状[1]。植物叶片作为植物光合作用和物质生产的主要器官,作为植物与大气环境水气交换的主要器官,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机能的最基本要素[2],叶的性状直接影响到植物的基本行为和功能[3],与植物的生长对策以及植物利用资源的能力紧密联系[4],叶性状能够反映植物适应环境变化所形成的生存对策,是植物基本行为和功能的具体体现,它们共同体现了植物为了获得最大化碳收获所采取的的生存适应策略[5],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生物进化意义[3],且叶性状易于测定,可同时对大量的植物种类进行比较研究。

叶性状是植物的重要特性之一,属植物功能性状的二级性状[6]。近年来,对植物叶性状的研究较多,研究所采用的叶性状因子指标也较多,经总结归纳,目前研究较多的叶性状因子可概括结构型性状和功能型性状两大类。结构型性状是指植物叶片的生物化学结构特征,在特定环境下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包括叶寿命(leaf life-span,LLS)、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叶干物质含量(leaf dry matter content,LDMC)、叶氮含量(leaf nitrogen content,LNC)、叶磷含量(leaf phosphorus content,LPC)、叶氮磷比(leaf nitrogen/phosphorus ratio,N/P)、叶碳氮比(leaf carbon/nitrogen ratio,C/N)、单位面积叶质量(leaf mass per area,LMA)、叶厚度(leaf thickness,TH)等。功能型性状则体现了叶片的生长代谢指标,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程度相对较大,主要包括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气孔导度等[5]

2 叶性状生态功能和测定方法

2.1 重要叶性状在生态学中的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