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湿地水鸟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2022-03-23 08:03

滨海湿地水鸟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摘要:湿地水鸟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生物。滨海湿地是许多候鸟迁徙路线中的重要栖息地,同时也是与人类活动联系最为密切的湿地类型,因此,对滨海湿地水鸟多样性的研究对于滨海湿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修复,以及对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水鸟多样性的工作展开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内外学者在滨海湿地水鸟多样性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总结了滨海湿地水鸟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湿地;水鸟;群落多样性

湿地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不仅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原料等资源,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也表现出显著的生态服务功能,有“地球之肾”、“生物超市”和“基因库”等美誉[1-2]。滨海湿地是海陆交互作用下形成的生态交错带,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对其影响显著[3]。由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口高速增长,对滨海湿地大规模盲目围垦和改造利用,以及向湿地大量排污,导致滨海湿地受到破坏和污染情况严重,进一步引起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结构破坏和生态功能的丧失。
湿地水鸟依赖于湿地生态系统,处于湿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顶端,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起重要作用。湿地水鸟的生存和种群发展直接受到湿地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湿地水鸟是湿地环境变化的重要指示生物,并且由于其在湿地生态系统中顶级消费者的特殊地位,湿地水鸟作为指标是自上而下的,更适于快速的系统水平的评价[4]

  1. 国内外滨海湿地鸟类多样性研究进展

1.1国内湿地水鸟多样性研究现状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湿地鸟类的系统研究,早期主要针对丹顶鹤、黑颈鹤及朱鹮等珍惜濒危鸟种展开生态学研究,后期研究开始关注某一湿地地区的鸟类数量、组成、群落结构及生境特征,有关环境与湿地鸟类的相互作用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3S技术等先进技术也逐步被应用于湿地鸟类研究领域[5]

2009-2013年,我国开展了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此次调查的湿地分类、界定标准和调查方法基本与《湿地公约》接轨,运用了“3s”技术和现地验证的调查方法,查清了我国范围内(除港澳台地区)8hmsup2;以上的全部湿地资源情况。其中东部滨海地区是我国水鸟迁徙的主要区域,这条迁徙路线上的水鸟有近 300 种,主要包括大部分雁鸭类及鸻鹬类,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东方白鹳、丹顶鹤、白枕鹤、白头鹤、白鹤、中华沙秋鸭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蓑羽鹤、大天鹅、黑脸琵鹭等。调查在东部迁徙区域记录到湿地水鸟 12 目 35 科 250 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 6 目10 科 13 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 9 目 13 科 36 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东方白鹳与白鹤等越冬期数量均较多[6]

1.2国外湿地水鸟多样性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湿地水鸟的研究比我国起步时间早,研究方法更为成熟,研究内容更为丰富,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对珍稀濒危水鸟的研究:主要围绕丹顶鹤、白鹳、灰鹤等种类研究其生态习性、栖息地、分布等。②对水鸟生境偏好的研究:研究主要围绕水鸟栖息地选择[7]、觅食生境选择[8]、营巢生境选择[9]以及栖息地破坏对水鸟生存发展的影响[10]等。③对水鸟迁徙的研究:大多数水鸟每年会进行大规模长距离的迁徙活动,往往跨越多个国家,因此迁徙鸟类的研究调查及保护工作展开依赖于迁徙路线上国家间的合作。国外对迁徙水鸟的研究主要围绕停歇地选择、迁徙路径和迁徙距离等[11-1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