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BTK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评估文献综述

 2023-02-10 12:02

一、拟解决问题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是一种非受体细胞质酪氨酸激酶,其通过B细胞中的B细胞受体和骨髓细胞中的Fc受体在免疫信号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内BTK水平异常可能会导致B细胞恶性肿瘤,如B细胞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被套区细胞淋巴瘤(MCL)和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等。研究已证明处于临床阶段的和FDA批准的BTK抑制剂对一系列B细胞恶性肿瘤具有临床疗效,包括CLL、MCL和WM。因此,通过开发BTK激酶抑制剂降低细胞内BTK水平,阻断下游信号通路是改善B细胞恶性肿瘤的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很多的BTK激酶抑制剂被报道,包括不可逆的共价抑制剂和可逆的非共价抑制剂。现有的BTK激酶抑制剂大多为不可逆共价抑制剂,如Ibrutinib和Acalabrutinib,其主要是通过不饱和的双键或三键与BTK激酶结构域中的半胱氨酸残基CYS481的硫原子形成共价键发挥激酶抑制作用。由于EGFR、TEC、JAK3等激酶也含有与BTK激酶一样的半胱氨酸残基,可以与BTK激酶抑制剂发生共价结合,因此很容易产生靶外毒性。此外,在用药过程中,BTK激酶的CYS481区域会发生突变而产生耐药。因此逐渐被选择性更高的Acalabrutinib取代。而经过药学研究者的不懈努力,BTK激酶可逆抑制剂也得以逐渐问世,其中包括GDC-0834、RN486、CGI-1746等。

然而由于BTK的C418S区域等易发生突变导致药物耐受性,因而需要将目光投向新型抑制剂分子的开发。本课题基于以上文献报导,针对目前的缺点,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将设计合成不同类型的BTK抑制剂分子,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

二、研究手段

1.通过分析BTK蛋白共晶结构,运用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理念,设计一类新型的BTK抑制剂,并运用分子模拟软件对设计的化合物进行活性预测及结合模型评估。

2.查阅文献,设计合理的化合物合成路线。按照设计路线实施化合物的合成,对产率较低的路线进行优化,最终完成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任务。

3.进行化合物的临床前抗肿瘤活性研究,包括细胞活性、蛋白酶活性、药物代谢动力学性质以及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筛选出临床候选化合物。

三、背景综述

BTK(Brutons tyrosine kinase,布鲁顿酪氨酸激酶)分属TEC家族,是一种细胞质非受体酪氨酸激酶(NRTK),因发现X连锁的无球蛋白血症(XLA)基因导致儿童早期反复发作的细菌感染和败血症的Ogdon Bruton医生而得名1。BTK在B细胞受体(B cell receptor,BCR)信号通路中发挥重要的信号转导作用,其在包括髓细胞、肥大细胞等各种造血细胞中均有表达,但在T细胞、NK细胞和浆细胞中没有表达2。除了在介导B细胞受体和抗原间的识别和信号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外,BTK还可刺激趋化因子受体(chemokine receptors)、Toll 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CD40和fc受体(FCRs),最终起到调控B细胞的存活、活化、增殖、分化和成熟的作用3。由于BTK是调节信号转导和过度表达的重要因子,BTK水平异常可导致B细胞恶性肿瘤的发生,因而开发BTK抑制剂,降低体内BTK水平是改善B细胞恶性肿瘤疾病如B细胞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的有效途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