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还原酶与脱氢酶的共固定与性能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8 10:08

酮还原酶与脱氢酶

的共固定与性能研究

摘要:迄今为止,肺癌已然成为全球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为此医学界、制药界等相关科研人士积极研制出了一种能够提高肺癌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期限的药物——克唑替尼(Crizotinib)。此药的发明和应用,给个体化治疗带去了希望和突破,是抗癌新药开发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在制备克唑替尼中,手性中间体(S)-1-(2,6-二氯-3-氟苯基)乙醇是其合成的关键。而合成关键中间体则经历了从步骤繁琐,收率较低的手性拆分法到高转化率但反应条件苛刻、成本昂贵的化学合成法再到绿色但不易回收的酶催化法,从传统的低产率的生物催化技术到可循环利用但酶易失活的固定化酶技术再到而今风靡的生物酶催化,科学界正在一步步探索着更简洁高效的合成克唑替尼关键手性中间体的路线。于是纳米级固定化酶技术应运而生,多数人报道了这种纳米级固定化酶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远远强于游离酶的性能。这种纳米级固定化酶技术在酶催化、环境保护和医药领域都有光明的前景。随着关注酶固定化的报告数量的增加,纳米材料和纳米生物催化将有巨大的潜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 肺癌; 克唑替尼; 手性中间体; 纳米级固定化酶

一、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

肺癌是目前严重威胁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生命的恶性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源于腺体或支气管黏膜,指的是肺部组织内细胞生长失去控制的疾病。这种细胞生长可能会造成转移,就是侵入相邻的组织和渗透到肺部以外。其发病率及致死率均较高,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肺癌在世界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中居于榜首[1]。在过去40多年,为提高肺癌临床疗效,延长肺癌患者生存期科研部门及制药部门做了大量的医学、药物研究,但是现代医学对肺癌的总的治愈率仍然较低。

根据病理学分类可以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两类,其中NSCLC 占肺癌的80% 左右,5年生存率仅有10% ~ 15%,主要通过化疗治疗。化疗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90%以上的肺癌需要接受化疗治疗。化疗对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无论早期或晚期均较肯定,甚至有约1%的早期小细胞肺癌通过化疗治愈。同时,化疗也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手段,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缓解率为40%~50%。化疗一般不能治愈非小细胞肺癌,只能延长患者生存和改善生活质量[2]

近年肺癌靶向治疗发展迅速,尤其针对晚期NSCLC 患者的靶向治疗,显著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了中位生存期。《NCCN临床实践指南:非小细胞肺癌(2015.V6)》推荐克唑替尼用于间变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重排患者的一线治疗。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