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概念的初中科学程序性知识教学设计文献综述

 2022-08-06 03:08

基于大概念的初中科学程序性知识

教学设计研究综述

摘要:大概念是一种具有高度统摄性的学科核心概念,能够解释较大范围内的现象、事实等,将大概念应用于教学是现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本文综述了中国、美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大概念教学进程、程序性知识的分类标准及国内一线教师教学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大概念教学的价值和可行性策略。浙江省初中科学作为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内容散且多,又涉及实验、计算等程序性知识,对学生要求较高。将大概念应用于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能让学生在复杂知识中抓住学科主线,促进对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并在学习中强化已有概念与所学概念间的横纵向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现阶段,国内对浙江省初中科学的大概念教学研究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本论文选择“基于大概念的初中科学程序性知识教学设计”作为课题研究。

关键词:大概念; 程序性知识; 教学设计; 初中科学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大概念教学现状及分析

1.国外大概念教学现状及分析

国外对大概念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布鲁姆的教育研究,“无论教师教授哪类学科,一定要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助于学生解决课堂内外所遇到的各类问题”[1],学科的基本结构在本质上与大概念相一致。

在大概念的研究进展中,各国学者对大概念的定义和解释有所不同。温·哈伦认为大概念是一种用于解释和预测大范围内的概念[2];库恩提出“范式”表示词位的变化规则;布列钦卡提出“元”概念来区别日常的普通理论;威金斯把大概念定义为“锚点”和“车辖”,若没有大概念作为车的基本结构,那么其他车零部件就无法架构[3]。这些理论的核心思想都指向了某种具有高度中心性的抽象、上位概念,用于统摄复杂且没有联系的事实性知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