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及应用文献综述

 2021-11-01 21:12:45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摘要]:本文综述了石墨烯量子点的发展历史、合成方法以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石墨烯量子点 离子检测 水热法1引言近年来石墨烯量子点(GQDs)作为一种新兴的碳基发光纳米材料受到了研究者广泛的重视和关注。

GQDs是一种横向尺寸小于100nm的石墨烯片段,由一层碳原子以 sp2 杂化轨道按蜂巢晶格排列构成[1]。

由于量子限域效应和边带效应,GQDs表现出了独特的光电性质,是一种宽禁带的半导体。

GQDs因具有良好的水分散性、生物相容性、低细胞毒性、光学稳定性和化学惰性被广泛应用于光伏设备、细胞成像、药物输送和传感器(金属离子、有机小分子、生物大分子)等方面。

GQDs表明含氧官能团使其具有水溶性,而光致发光性可能来源于电子空穴复合,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参杂官能团。

传统制备的GQDs存在量子产率不高的缺陷,广大研究者努力发现,在制备中通过参杂一些元素对GQDs进行表面修饰可以有效的提高量子效率(如尺寸大小适宜常用来掺杂的氮原子)以到达不同的用途。

研究表明[2]通过参杂电子给予体(n型)或电子接受体(p型)可影响光电性质。

其中n型参杂因为加入了额外的自由电子可以加速电子转移。

高浓度的金属离子会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当今社会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问题愈发重视、绿色发展理念逐步发展,找到一个能够快速灵敏且有高选择性的荧光传感器至关重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