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00吨复盆子酮工艺设备设计文献综述

 2022-05-23 21:15:53

文献综述

油樟[Cinnamomumlongepaniculatum(Gamble)N.Chao ex H.Li]是樟科(Lauraceae)樟属(Cinnamomum)芳香植物,是我国重要的天然香料植物[[1]]。该物种1974年由四川省林业科学院森林植物分类专家赵良能发现并命名,当时认为油樟是特产于四川和陕西西部的新种[[2]]。但在后期的研究中,李敏敬、陶光复等通过调查发现,在湖北西部、湖南西部、陕西南部也有油樟的少量分布[[3]][[4]]

一、油樟精油的研究进展

油樟是中国特有植物中华中植物区特有物种的典型代表[[5]]。油樟是一种优良的材用﹑药用兼之的植物,全身都是宝,资源较为丰富。国内外有学者已对油樟精油的化学组成、提取制备及其生理功能作了一些基础的研究,取得了斐然可观的成果。

关于油樟的研究,国内主要集中在油樟叶芳香油的方面,油樟叶芳香油具有较强的抗动植物病源微生物和抗癌等活性[[6]],含有1,8-桉叶油素、alpha;-松油醇和松油烯-4-醇等40多种成分[[7]]。其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其含量达58.55 %,比从桉树枝叶中提取的桉叶油素香气更纯郁,被称为“中国桉叶油”,现作为天然香料已畅销日本、德国、法国、美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8]]

近年来对油樟叶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较多,主要是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并利用 GC-MS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黄远征等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油樟叶精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毛细管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和毛细管标准品叠加法分析了油樟叶精油的化学成分,共鉴定出 28 个成分,其中主要成分是 1,8-桉叶脑﹑alpha;-萜品醇和香桧烯[[9]]。大量文献报道植物产地不同、采收季节不同和样品处理方法等不同原因会导致植物精油成分的含量和种类有所差异,可见产地对油樟叶精油成分的影响较大。比较水蒸气蒸馏法﹑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提取法、微波水扩散重力法以及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串联双柱液-液提取法等提取油樟叶精油的得率,后三者可显著提高油樟叶精油得率,因此提取方法也会影响油樟叶精油的获得量[[10]][[11]][[12]]

此外,针对油樟叶精油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亦有零星报道,有采用 GC-MS 联用技术,也有采用 GC-S联用技术结合保留指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油樟叶精油化学成分的,但测定的化学成分有所差别。可见影响油樟叶精油成分鉴定的因素诸多,且油樟叶精油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因此在其开发利用研究中,应该注意选择适宜的方法准确地分析油樟叶精油化学成分。

国内外研究显示油樟叶对辣椒疫霉病原真菌、大肠杆菌、须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等许多菌类具有抑制作用,且抑菌作用非常明显。陶翠等研究表明,油樟叶挥发油对须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石膏小孢子菌 3 种真菌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其杀菌机理为破坏真菌的细胞器[[13]]。丛赢的研究显示,油樟叶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酵母菌等 15 种菌都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并具有广谱抗菌性[[14]]。游玲等发现油樟叶内生真菌YY6对辣椒疫霉等 5 种常见植物病害的病原真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YY6具备开发为多种植物病害生防菌的潜力[[15]]。王涛等研究发现,油樟根、茎、叶分离出 104 株内生真菌中有 33 株对辣椒疫霉病原菌等 8 种植物病原真菌中至少 1 种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16]]。刘宇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油樟叶挥发油beta;-环糊精包合物对鸡大肠杆菌病具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其中 7.2% 油樟叶挥发油 beta;-环糊精包合物组的治疗效果最明显[[17]]。范静等研究表明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对兔自然感染的皮肤真菌病具有一定的疗效[[18]]。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油樟叶的提取物在食品医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国外的研究主要是油樟叶精油的某一单体化合物的药理活性,如Li 等研究发现油樟油中 1,8-桉叶脑和alpha;-萜品醇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19]][[20]]

二、讨论与展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