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和游离胞外抗性基因的紫外消毒响应及机理文献综述

 2021-12-27 08:12

全文总字数:5866字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1. 前言抗生素的滥用极大加剧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发展,严重威胁公共安全[1-2]。

抗性基因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被提出,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3] 。

已在各种环境中检出多种抗性基因,如水、空气和土壤等 [4-5]。

然而目前的大多数研究仅仅关注了细胞内的抗性基因而忽视了胞外抗性基因。

不少研究已经发现,胞外抗性基因也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中,其丰度不低于甚至明显高于胞内抗性基因[6-7]。

相关研究将抗性基因按照其物理形态分为胞内抗性基因(i-ARG),胞外抗性基因(e-ARG),胞外抗性基因作为胞外DNA,通常由活细胞分泌或死亡细胞裂解产生,可进一步细分为游离型胞外抗性基因(f-eDNA),结合型胞外抗性基因(a-eDNA)[8],不同形态的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存活及转化效率皆有所差异。

ARGs 能通过三种途径进行传播扩散,即结合、转导和转化。

2.抗性基因的检出和分布特征 水环境是细菌的主要栖息地与繁殖介质,在 ARB 和 ARGs 传播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Gao[9] 等根据 ARB 和 ARGs 的迁移转化将水环境划分为四个系统,即释放源(医院、畜牧养殖废水)、初级接受系统(污水处理厂进水和出水)、二级接受系统(地下和地表水体)和三级接受系统(河口、沿海和海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