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金属离子和pH影响氧氟沙星荧光行为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2-03-14 20:24:40

《表面活性剂、金属离子和pH影响氧氟沙星荧光行为的研究》

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抗生素在医疗领域被大量使用。氧氟沙星是一种人工合成、广谱抗菌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氧氟沙星抗生素高效、广谱、服用方便等好处在临床医学上有着广泛和重要应用。但大量的残留物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国内外对氧氟沙星检测的方法层穷不出,如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等。也受到了较大的关注,本次检测不同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强弱以及不同PH对氧氟沙星的荧光行为的影响程度,为开发高效检测方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氧氟沙星、氟喹诺酮、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分析法。

  1. 氧氟沙星的合成、性质及危害

1.1氧氟沙星的合成及性质

氧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合成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生物利用度好、安全有效、毒性作用低、无耐药性等优点。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厌氧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以2,3,4三氟硝基苯为原料,经选择性碱水解、醚化、还原、缩合、环合、水解,与乙酸硼作用后,再引入V一甲基哌嗪而得产品。或者以邻苯二甲酰亚胺衍生物为原料,经氟化生成四氟邻苯二甲酰亚胺,经水解、脱羧生成2,3,4,5一四氟苯甲酸,再氯化、酰化、脱羧生成2,3,4,5一四氟苯甲酰乙酸乙酯。然后和原甲酸三乙酯、再和2一氨基丙醇反应,最后和哌嗪反应生成氧氟沙星。也可以将上述得到的2,3,4,5一四氟苯甲酰乙酸乙酯,先和甲基哌嗪反应,引入哌嗪基后,再引入侧链后环合,然后水解的氧氟沙星。从乙醇中得到无色针状结晶,无臭,味苦。熔点250~257℃(分解)。易溶于冰乙酸,较易溶于氯仿,难溶于甲醇、乙醇、丙酮、氯仿或水,不溶于乙酸乙酯。

1.2氧氟沙星的危害

氧氟沙星合成性质明显,它主要用来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氧氟沙星药物既可用来预防感染性疾病,又能残留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扩张、组织渗透等形式存于动物体内。同时相关研究发现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过敏、消化系统反应、循环系统反应、中枢神经系统、肝肾损害、骨关节损害,危害人类健康。

  1. 氧氟沙星在环境中的残留

2.1养殖场的养殖水产品残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