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税的实施对排污企业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2-01-02 16:51:49

全文总字数:5015字

文献综述

1.环境保护税的相关研究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全球工业化经济迅速发展,土地荒芜、臭氧层耗竭、全球变暖、酸雨等环境问题逐渐显现。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开始制约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人类开始关注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逐步被重视与应用,国内外学者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税在经济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并对环境保护税展开了研究。

1.1国内对环境保护税的研究

计金标(2000)出版《生态税收论》,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环境税的专著[1]。李克国(2006)认为我国确立环境税收法律制度在理论上有必要性,认为环境污染是市场体系外部性缺陷导致的,政府必须加以干预[2]。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排污收费制度逐渐暴露出了许多不足,学者们也相应的加强了对这方面的研究,刘波(2001)提出根据我国国情应择机将排污费改为税并由税务机关征收[3]。李惠玲(2007)阐述了环境税的基本概念和边界,指出我国应建立税费共存的环境税费基本制度[4]。田民利(2010)指出我国的环境税费制度存在着独立性太弱的问题[5]。2015年6月10日,国务院法制办将财政部、税务总局、环境保护部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及说明全文公布,环境税正式进入立法阶段[6]

2018年《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实施后,部分学者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对环境税产生的多方面政策红利效应,同时寻找实际执行中的偏差,着力于解决执行中存在的问题[7],以平衡经济利益和环保利益[8]。李凤鸣和杨昀(2019)采用了PESTEL分析法,基于环境保护费改税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六个因素的分析得出了费改税是十分必要的结论[9]

1.2 国外对环境保护税的研究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1890年首次提出了外部性理论,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10],这一理论成为环境保护税产生的前提。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在马歇尔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税这一概念,专指政府部门利用征税的办法来治理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11],被称为庇古税理论。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指出,环境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容易出现搭便车的现象,造成环境污染,从而形成一种外部负效应,因此,政府需要重新配置资源,控制市场失灵[12]。二战结束以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受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影响,OECD国家提出了污染者付费的基本理念,谁污染谁支付,开始重视运用经济手段来治理环境污染。1988年 Baumol和Oates在对庇古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一般均衡分析法[13],从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和控制污染的方法等方面入手,研究分析了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的方法,这就是标准收费法[14]。1991年Pearce提出环境税的双重红利理论,认为开征环境税一方面能够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另一方面能够优化税制,提高效率,这一理论逐渐引起社会关注[15]。国外发达国家对环境税的研究开始相对较早,研究也较深入,环境税比较有代表性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发达国家的环境税主要有税收种类多、征收范围广、注重税率差别和税收减免、注重培养公民环保意识等特点,并且各国都根据自身实际,不断完善环境税体系,力求达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16]

2.环境保护税的实施对排污企业的影响研究

Porter等的假说认为环境规制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增加成本,但适当的环境规制可以促使企业通过创新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以减少成本并进行更多的技术创新,认为环境规制措施有利于企业创新,但也有观点认为环境规制政策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生产成本,从而不利于创新和企业的长远发展[1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