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水深对沉积物性质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2-03-10 20:55:25

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水深对沉积物性质影响研究的文献综述

前言: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水深对沉积物各项理化性质的影响,由于沉积物与湖泊上覆水的物质交换频繁,沉积物是水中营养物质的源和汇,故沉积物的性质与富营养化程度有很大的关联性,对探究我国浅水湖泊的富营养状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大量研究表明,温度,PH,光照等环境因子,都对沉积物中导致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磷的释放产生显著影响。温度升高,沉积物磷的释放量增大;当PHlt;4或PHgt;8时,磷释放量明显增大; 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底栖藻类生物的生物活性更为旺盛,铁铝等结合态磷更易被藻类吸收同化,故光照越强,沉积物磷的释放量越小。

分别从三方面指标来探究其性质,分别是物理指标,包括含水率和堆积密度;化学指标,包括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碳(TOC);生化指标,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PS)。此外,本研究还探究了水深对泥沙启动过程的影响。本实验还对其水动力学中泥沙启动过程讨论,尝试说明水深影响的不仅有物理化学生物指标,还也会影响沉积物界面再悬浮启动过程。

一、简单介绍

1.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水体中氮、磷、有机物等营养物质严重超标,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繁殖异常旺盛,使水体呈红褐色或绿色的一种现象[1]。大量的藻类覆盖水面,水中溶解氧含量严重不足,导致其他水生生物大面积死亡,生物多样性下降,水质恶化。

富营养化的发展, 会导致水体中浮游植物、附着生物逐步增加,并且最终以浮游植物为优势的藻型生态系统将取代以沉水植物为优势的草型生态系统[2]。同时,营养盐的增加,还会导致微生物生物量增加,营养盐循环速率加快,加重水体的富营养化。水华的出现使水体变得腥臭难闻,降低水体透明度,严重抑制了深层水体的光合作用。

太湖是个典型的大型浅水湖泊,平均水深不到1m[3],太湖,滇池,巢湖水质近年来持续为V类或劣V类[4],蓝藻水华频繁爆发,水生态系统严重退化。随着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湖泊污染形势愈加严峻,可能在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成为我国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