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分析文献综述

 2021-10-17 18:55:38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垃圾分类政策的研究意义随着我国进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人口向城镇的大量涌入造成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的不断增加以及错误分类会带来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生态问题,但由于我国有关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与人民普遍低下的垃圾分类义务意识,使得我国垃圾分类问题亟待解决。

此论文主要以我国垃圾分类实施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探究对象,并以重点实验城市上海为例,着重分析城市垃圾分类普遍困境问题与完善建议。

国内垃圾分类相关实施及研究(一)我国垃圾分类的实施概况1.中国城市垃圾分类的开始中国垃圾分类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当时主要通过废品回收行业回收有价值的废弃物,如:玻璃、塑料制品、电池等,其他废弃物直接打包进入终端处置.1992 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作出了履行《21 世纪议程》文件的庄严承诺.中国根据《21 世纪议程》制定了《中国 21 世纪议程》,其中首次提出城市生活垃圾应逐步做到分类收集.1996 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再次指出城市生活垃圾应逐步分类收集、分类运输。

(彭韵 2018)2.中国垃圾分类的探索2000 年 4 月,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在北京召开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座谈会,指出: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公众环境意识普遍提高的情况下,适时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非常必要.同年 6 月,国家建设部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桂林等 8 个城市确定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由于种种原因,2000~2008 年的 8a 间,深圳、杭州、南京、桂林、广州、厦门6 个试点城市垃圾分类率都未超过 15%,其中深圳、杭州、南京、桂林 4 个试点城市分类比例不足 5%。

(李蕾 2018)3.中国城市垃圾分类的新开始2016 年 6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建部联合发布《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把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作为推进绿色发展和创新城市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随后在 9 月,又发布《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其中再次提出在全国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赵小飞 2018)同年12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强调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

(杨海霞 2017)(二)重点实验城市上海垃圾分类实施现状韩璐(2019)在研究中指出上海市自垃圾分类条例实施以来,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热情高涨,各街镇在主管部门及相关服务单位的支持下开展了高强度的宣传与监督工作,迅速培养起了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生活习惯,分类准确性高于预期。

与之相比,商业区、办公区等公共场所,由于人员流动性强、监督力度较弱等原因,垃圾分类情况相对不够理想。

同时,陈红敏(2018)指出上海市目前在末端分类垃圾的处置存在较大难题。

末端分类垃 圾的处置难题主要表现在垃圾分类处置能力不足 以及综合利用体系不健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