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中居住问题与对策分析–以宿迁市沭阳县陇集镇墩前新型社区为例文献综述

 2021-10-17 18:55:36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提供了战略支撑。

2018年7月,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委第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指出,推进苏北地区农村群众按照城镇化规律集中居住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

为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改善村容村貌,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江苏省各地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争相改变传统的农村居住模式。

2018年9月江苏省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意见》,苏北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围绕农村集中居的发展意见,大力推动农村村落改革,建设集中居住社区。

从通俗角度理解,农村集中居住就是把分散在农村居住的居民集中到新型社区居住,是他们过上类似城市的生活,从而达到城乡一体化(叶继红,2013)。

我国农村集中居住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与江苏,主要是是为了解决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空心村问题。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关于农村集中居住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居住模式、影响因素、居住效益等方面,从农户、政府、社会三个角度进行探讨。

本论文以江苏省沭阳县陇集镇为例,探讨当地农村集中居住后农民生产生活和社会适应状况,分析当地推行集中居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能为完善农村集中居住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一、我国农村集中居住现状研究1、农村集中居住模式的研究。

冯奔伟(2017)、李广斌(2019)等学者认为农村集中居住模式具有村内整合、城郊归并、跨村并点等不同形式,这些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业现代化、集体经济壮大、人居环境改善等多元目标,也化解了部分拆迁的矛盾与纠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