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扩招的现状分析及思考文献综述

 2021-09-25 01:09

全文总字数:6116字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决胜成为共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校收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因此,我国高校扩招政策也成为人们不可避免的关注点和讨论的话题。国家从改革开放到1997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处于高速迅猛的状态,保持了GDP总量9.6%,人均GDP8.2%的年增长速度。但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或国际金融风暴,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巨大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增幅开始全面下滑。尤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关键时期,由于各种历史的,体制的,经济结构等引起的社会经济问题层出不穷:社会消费疲软,就业失业问题凸显,社会购买力减弱,每年因不能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的学生,特别是大规模的高中毕业生又形成新的就业压力,亟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根据居民消费的相关调查发现,公民的存款去向的头三位主要是子女教育、医疗和住房。再加上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与多子女状况相比,家庭有更高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更愿意在这方面进行投资。另一方面,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使中国民众把子女的发展问题与接受高等教育紧密的联系起来。因而,高校扩招不能不说是寻觅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极好的选择和出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原因,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而我国的人才在存量和增量上都是远远不够的,我国面临更加严重的人才资源短缺危机。通过较大规模的扩招,最终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教育阶段以及普及阶段转变。高校扩招刻不容缓,但目前我国高校扩招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不可回避的课题。

一、关于我国高校扩招的基本现象描述

(一)高校扩招的概念及背景介绍

根据百度百科定义:高校扩招,也称为大学生扩招或大学扩招,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即中国大陆)自1999年开始的,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的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简单的说即是自1999年开始的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本科、研究生)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改革政策。扩招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唐黎丽在《高校扩招的教育政策学分析以高等教育新论为角度》中说到高校扩招的历史背景:1.国际环境:美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到90年代已经进入大众化的成熟阶段;英国1990、1995年入学率分别为23%、31%,也正在向普及化迈进。由此可知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总体趋势。这样的国际环境,为我国由精英型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变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间接促进了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2.国内环境:从我国1999年左右的社会背景来分析:在政治方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许多国家把振兴教育作为面向新世纪的基本国策,我国政府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把科教兴国作为头等大事。1999年初,党中央做出了高等教育扩张的重大决策。在经济方面,从改革开放至1997年,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为我国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投资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之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呈下滑趋势,需求不足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高等教育作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潜在市场,成为缓解经济下滑的一个手段。在社会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深入人心,人人迫切需要接受高等教育。而九年义务教育使各类高中的规模迅速扩大,相比较而言,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明显滞后的状况,客观程度上要求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

(二)高校扩招发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以及原因分析

就高校扩招是否有其存在的价值,王代敬在《高等扩招争议述评》中强调,关于高校扩招的必然性问题,不同的专家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见解。一种观点认为,高校扩招只是启动消费、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举措,是一种权宜之计。连续五年的高校扩招已基本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不宜继续扩招下去。另一种观点认为,高校扩招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教育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客观规律要求。虽然,我国高校扩招的重要原因是启动消费,扩大内需。但本质上,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措施。因此,绝不只是宏观调控的一种权宜之计。

安晓静、刘伟锋《浅析高校扩招的利与弊》中介绍,高校扩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一,高校扩招是由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第二,高校扩招是由社会需求决定的。第三,高校扩招促进了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首先,高校扩招促进了教育制度的创新。其次,高校扩招改善了高校的教育管理机制。再次,高校扩招促进了高校布局的调整。最后,扩招对高等院校自身也有积极影响。

就高校扩招的根本原因分析而言,王长乐在《高校扩招政策的根本性原因及高等教育活动的影响》中表明,促使高校扩招以及收费政策推行的主要或根本原因,是大学生的双向选择政策。何谓双向选择?双向选择是指毕业生的培养单位(如大专院校、中专学校等)与需方(各用人单位)在一起经过充分协商,提出分专业,分用人单位的毕业生就业方案。用人单位通过各种形式与毕业生直接见面洽谈。学校可向毕业生出具推荐函(信),毕业生则可通过多种途径与用人单位直接面谈落实工作单位,确定单位后,毕业生和用人的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经学校和地方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同意后,即可形成就业方案。因为在我国以往的高教政策中,大学生是被作为高级人才来培养和看待的。而过去长期实行的是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的政策。这种政策在计划经济时期表现是,大学生的生产和分配都必须按国家的计划进行。但改革开放后,一方面国营的企事业单位人员需要量逐年减少,一方面大中专毕业生越来越多,毕业生的数量与社会需要之间出现供过于求的矛盾。这种现象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已经显露出来,到90年代初就已经非常明显,在有些地区及单位还非常突出。当然,就是在这个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就业市场私营及三资企业。而三资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三类外商投资企业。由于这些企业不是所谓的国营单位,国家无法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向企业派遣大学生,因此只能借用经济手段,实行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双向选择的人事政策。

陈德胜在《高等教育场域的功利化、困境和反思-高校扩招政策的社会学回顾》中明确指出,高校扩招政策的推行具体有以下四个主要原因:一是我国持续快速发展的经济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二是广大群众希望自己的儿女都能受到高等教育,政府有责任尽量满足他们这种愿望;三是扩招可以推迟学生就业,增加教育消费,是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的明智之举;四是由于过去招生比例低,录取人数少,考大学难,迫使基础教育集中力量应付高难度的考试,一次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